基于对意识性的剑桥宣言的压倒性普遍接受,我提出了动物感觉性的统一宣言。这篇文章里感觉性被定义为“感受、感知的能力,或者具有意识性,或者能够经历主观性。”我并不提供这一宣言的特定地理位置,因为除了少数例外,几乎*的人们——包括研究人员和非研究人员,都接受其他动物是具有感觉性的生命的观点。
然而,动物感觉性的统一宣言是基于我所认为不可辨驳的事实,动物是有感知性并能够感受和经历痛苦,正如里斯本条约和快速发展的富有同情心保护领域所*的。动物感觉性的证据无处不在——剩下的问题是为什么感觉性会进化,而非感觉性是否会进化。
研究支持动物感觉性
研究动物感觉性的数据库非常强大且快速发展。科学家知道大量物种的个体会经历情绪,从喜悦和快乐到深度悲伤、悲痛和伤后紧张症,以及移情性、嫉妒心和憎恨。没有理由去修饰这些经历,因为科学显示了它们是多么了不起(例如老鼠和鸡表现出移情性),无数的其它“惊喜”正快速涌现。
人类并非*具有感觉性的生物
人类并非感觉性领域的*生物,我们需要抛弃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非人类的大猩猩、大象、鲸目动物(海豚和鲸鱼)都具有复杂形式的感觉性和意识性所需的足够的心智能力。
因此,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为什么感觉性在不同的物种里进化,是时候停止伪装人类并不知道动物是否具有感觉性:我们的确知道其它动物的所求所需,我们必须接受这一事实。当然,我们可能会错失某些本质细节,但我们仍可以说其它动物想要平静安全的生活,远离恐惧、痛苦和苦难,正如我们一样。
虽然仍有某些人会坚称人类并不知道其他动物是有感觉的生命,无数动物仍和以前一样正经受异乎寻常的苦难,例如被滥用于科研实验、教育、食物、衣物和娱乐。的确,动物感觉性被假定于很多比较研究和近期立法——例如政策保护黑猩猩不被用于侵入性研究,这些都是基于对这些感觉性生命的了解。
社会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侵入性研究以进一步宣称其他动物是感觉性的,尽管这类研究仍在继续。例如,农场动物庇护所呼吁对农场动物认知性和情绪性生活的观察研究的议案。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大脑成像试图了解其它动物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