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干扰素抗病毒谜团解开

时间:2013-7-12阅读:267
分享:

 

中国科技网讯  尽管医学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发现和证实了“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但它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是不解之谜。复旦大学近日发布消息,专家已解开其中谜团。
 
据透露,该校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课题组研究发现,“干扰素-a”通过促使细胞分泌的“外体”所携带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和核酸等分子,在细胞间传递后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新机制。该发现对今后开发治疗慢性乙肝和其它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新药有重大意义。该成果77日已在线发表在期刊《自然·免疫学》上。
 
干扰素是一组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肝脏中的肝细胞是乙肝病毒活动、复制的*场所;而肝脏中的非实质细胞则连接、支撑肝细胞。“外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分泌出的微囊结构。“外体”在细胞间的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对于肿瘤发生、发展起到或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课题组研究发现,在肝脏中,肝非实质细胞中的肝窦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会分泌“外体”,在“干扰素-a”的诱导下,通过特定方式转运到易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中后,“外体”会“拼命”抵抗或清除乙肝病毒感染。
 
研究人员称,在应对病的变异、耐药性方面,这些存在于“外体”中的抗病毒分子好比“免疫军工厂”制造出的一种“火力十足”的“*武器”,迫使病毒无法变异或产生耐药性。由此,“干扰素-a”诱导细胞分泌的“外体”,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该课题组已将有关“干扰素-a”处理细胞分泌“外体”用于抗病毒治疗的项目申请国家,相关的临床前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中。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