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华宇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洁净室压差的控制方法

时间:2014-4-8阅读:814

洁净室压差的控制

严格控制洁净室与相邻房间之间的压差同样是保证生产房间空气洁净度的重要环节。不同洁净级别的洁净室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大于5帕斯卡,洁净区与室外压差应大于10帕斯卡,且送风、回风和排风系流的启闭应联锁并按顺序操作,这样可以避免空气倒流,减少低级别尘埃对洁净室环境的污染。

 这项检测的目的是验证完工设施与周围环境之间、设施内各空间之间保持规定压差的能力。这项检测适用于所有3种占用状态。定期进行这项检测。

为防止污染物透过围护结构缝隙侵入洁净室,洁净室及洁净设施的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和不清洁的周边环境要维持一定的正压差。洁净室的正压是靠送风Qs与回风Qr和排风Qe的差值实现的。

 当洁净室相对于周边环境具有⊿P的正压差,则通过洁净室的缝隙、开孔外溢的气流量Ql为:

相对周围的正压⊿P为:

 式中    ξ — 空气流过缝隙或孔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v空气流过缝隙或孔口的流速,m/s

                         ρ — 空气密度,kg/m3

 正压值越高,缝隙或孔口的合计面积越大,则泄漏风量也越多。过多的无效泄漏风量将增大受控环境的能耗,因此应关注其气密性,在维持必要压差条件下减低其泄漏风量。

在进行洁净室压差检测之前,必须先验证在洁净室或洁净设施正常工作时,应该关闭的门全部关闭条件下的送风量与回、排风量是否与规定风量相符。在此前提下,再逐一测定封闭的洁净室和周围附属环境之间、周围附属环境与外部环境间的压差。

如果洁净设施中包括多个洁净室,则应从zui里面的房间,通常也就是其中洁净度级别zui高的房间与其紧邻的房间之间压差测起。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测得zui靠外的洁净室与周围附属环境之间,与室外环境之间的压差。

所测的压差一般很小,测量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读数错误。鉴于此,应考虑下列措施:

建议设置*性测点;

测点设在洁净室中央,远离可能影响测点局部压力的送风口和回风口。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并对ISO 5级以上的单向流洁净室有如下规定:洁净度高于5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在开门状态下,在出入口的室内侧0.6m处不应测出超过室内级别上限的浓度。

 普通洁净室不同级别逐级之间、洁净室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微压差一般为510Pa
某些生物洁净室为防止有害物或病毒向外扩散,其进入通路的各个房间之间的负压差需要维持-10-30Pa
根据国家标准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规定:相对于大气压污染区为-40Pa
根据国家标准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房间的zui小负压差为-10Pa
在各级空气过滤器处,应配置微压差计并与过滤器前后的静压引出管相连,以便随时监测气流通过空气过滤器的压力降。有些微压差计还备有可调节压差设定的报警标定值,以便超过规定压差时输出报警信号。

压差测定仪表                                                                                           

普通洁净室不同级别逐级之间、洁净室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微压差一般为510Pa
某些生物洁净室为防止有害物或病毒向外扩散,其进入通路的各个房间之间的负压差需要维持-10-30Pa
根据国家标准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规定:相对于大气压污染区为-40Pa
根据国家标准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房间的zui小负压差为-10Pa
在各级空气过滤器处,应配置微压差计并与过滤器前后的静压引出管相连,以便随时监测气流通过空气过滤器的压力降。有些微压差计还备有可调节压差设定的报警标定值,以便超过规定压差时输出报警信号

膜片压力计用金属膜片作为弹性元件,因此所测压力不高。仪表安装位置与测量点的距离越近越好,一般不宜超过50m。仪表应安装在室内,环境温度应在-40~+60℃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仪表必须垂直安装,并力求和测量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测量正压时,一般不应超过测量上限值的3/4

目前常用的微压表,其量程分为060Pa0125Pa、-60~+60 Pa等多种规格。

会员登录

X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