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配线系统 引言 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一般由三种设备组成: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电力通信网也是如此,与公网不同的是每个方向的电路容量不大,而种类很多,因此配线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是,在通信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设备方面,其实配线系统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起着连接上述三种设备的作用,是日常应用及维护工作的人机界面。据统计,在引起电路故障的众多因素中,配线系统故障所占比例达到40%——50%,这往往是由于结构层次不清晰、工艺质量不高导致可维护性差所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配线系统可以进行优化,以下是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以供讨论。
理想配线系统 1 构建一个理想的配线系统模型 1.1 理想配线系统的条件 在进行系统优化前,我们首先设想一个我们认为理想的配线系统模型,它满足如下条件:有一个网络管理中心,所有电路均汇集于此,它完成电路调度、故障受理、维护测试等工作,在硬件上一般由总配线架组成,在人员上一般由网络运行的调度值班人员组成,此机构在电力系统中一般称为通信调度。 结构清晰,反映到总配线架上,电路布局合理,各类电路按模块分布,便于进行电路的查找、测试、维护。 系统层次清楚,维护界面明确。 线缆的心线利用率、线程利用率高。 整个系统结构层次有规律可循,便于进行计算机管理。 为达到上述要求,我们构建这样一个配线系统,如图1所示。 1.2 理想配线系统的说明: 对图1所示的理想配线系统,说明了如下: 1) 电力通信系统中,目前有以下几种电路: 普通电路:包括办公、住宅、生产,其中生产又包括生产场所的值班和使用MODEM在普通线上开设的数据电路,如远程抄表、故障录波器数据远传等。 生产及数据电路:包括直通(调度至各厂站的直通),实时数据(厂站智能终瑞至SCADA系统的数据传输通道,一般为300-64KBPS的低速数据)。其它电路:连接其它计算机系统的线路(如DDN线路、10BASE-T以太网仿真线路等)。 根据以上电路的性质,将配线系统划分为两大块,由办公和住宅组成的行政电路配线系统,特点是电路单一、集中、数量大,由生产、调度、实时数据、其它电路(如DDN)组成的生产电路配线系统,特点是种类多、分散、数量小。 2) 按照电路类别,我们确定总配线架上结构布置按电路类别排列,即电路的横向结构,数量比例约为: 行政:调度:远动数据:其它电路=50:5:5:1 3) 按电路的起止位置,把一条完整的电路所经环节划分为:交换设备、中心配线区、外围配线区、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即电路的纵向层次。 1.3 采用理想配线系统的好处 1) 维护界面清晰: 按照配线系统的纵向层次划分专业维护范围: 交换设备由交换专业人员维护,由于它提供电路接入的端口,因此我们可以称为供方设备。 中心配线区主要由总配线架组成,由通信调度人员维护。 外围配线区及传输设备由传输专业人员维护。 2) 容易建立以通信调度为核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所有电路都集中于总配线架,上下电路时,首先由需方设备提出申请,通信调度人员根据总配线架电路分配情况,向各专业下达电路接入方式,各专业将信号送到位置即可,由于各类电路在主干配线电缆上顺序排列,本专业无须知道外专业设备上电路排列顺序,增加了通信调度下达方式的可操作性。 3) 通信调度的维护管理方便: 所有电路分区排列,查找测试都很方便。
理想配线系统 2 行政电路配线系统设计要点 2.1 行政电路的几种配线方式 直接配线:交换机端口通过主干电缆直接到达分线箱。 复接配线:分线箱间部分或全部复接。 交接配线:在交换机与分线箱间增加交接箱,将全程分隔为主干电缆段与馈线电缆段。 2.2 行政电路配线系统基本要求 通融性:从预测着手,把宏观预期用户分配到所需地点,当需要变化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有调节应变能力。 使用率(包括心线使用率、线程使用率):一般情况下提高心线利用率途径在于提高通融性,而提高通融性又降低了线程使用率,这就要求从整体出发,综合提高线程使用率。 稳定性:主干电缆与馈线电缆之间除表现为统一的整体外,还应当相对独立,即需要的时候,可以各自建设,而没有相互牵扯的麻烦。 2.3 行政电路配线系统基本原则 1) 合理采用不同配线方式,并选择合适的过渡时机。 2) 采用以固定小区为基础的交接配线方式,主干电路容量一般选取300——400,采用辐射状结构,交换区域位于小区*,主干与馈线比一般为1:2。 3)用户配线架可以起交接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办公大楼实现了综合布线,可以在办公大楼配线室进行交接配线。 4) 主干电缆主要投资是设备,分支电缆主要投资是人工,因此主干电缆可采用分批建设的原则,按配线区需求,一条一条增加,一次满足一个配线区,容量宜选取300——400,分支电缆应根据一户一线(近年来,有的地区采用一户两线)的原则,电费直接进入大楼,中间采用*性连接(如热缩套管封焊),优点是减少环节,减少皮线,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及维护费用的目的。 理想配线系统 3 生产电路配线系统设计要点 传输机房配置中间配线架,采用交接配线方式,一侧按传输电路的物理顺序排列,接传输设备,另一侧按电路类别排列,接总配线架,通过跳线,将电路重新打包后,分类送至总配线架。如图2所示。 [图2:生产电路配线系统]
电路分类打包后,总配线架分区布置,跳线有规律,无须通信调度人员了解传输电路的排列顺序;传输电路专业人员对其电路了解较熟悉,因此,无规律的跳线由他们负责维护、连接。 对于这种配线方式,要充分考虑通信规划,准确计算各类传输电路的数量,合理预留端子数量、主干电缆,做到端子、心线既充足,又不浪费。
4 利用计算机管理配线系统 近年来,通信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特别是从电力系统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以来,通信电路的数量增加了数倍,传统的手工管理电路的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网络规模,而上述的配线系统由于有规律可循,因此非常适于进行计算机管理,下面是笔者对电路定义的字段及实例,以供参考。见表1。 对以上字段,可对多个关键字进行索引、排序,以便于电路的查找、修改,下达上下电路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