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日益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农村水环境质量状况迎来了重大的改善契机,也为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然而,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污水处理技术亟待提升
为控制和改善由氮磷过量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例如,2012年实施的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890-2012)大幅度降低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氮、磷等污染物排放限值(TN<10mg/L,NH4+-N<1.0mg/L,TP<0.2mg/L),这对所有污水处理技术均是重大挑战。
2.亟需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
虽然我国一些省市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但排放限值差异较大,同时我国仍未建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大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均套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农村的水质水量特点和排放特征与城市有很大差异,统一套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利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处理。
3.缺乏相关技术市场准入机制和设施运行监管机制
我国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种技术良莠不齐;另外,也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更缺乏对设施运行维护的监管,这也是导致大量已建设施正常运行率很低的原因。
讨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将会越来越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国当前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牵涉到全国人民的基本利益,影响到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政府出台和完善各项配套扶持政策,从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市场准入、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着手,破解我国小规模生活污水治理的难题。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1.对技术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其适用性
总氮和总磷是所有污水处理技术难以达标排放的关键参数。碳源缺乏限制了对总氮的进一步去除,如何充分利用污水和老化生物膜中的有机碳源是强化系统反硝化功能的研究重点。建议联合运用植物、微生物、填料系统的固磷功能等多种手段强化系统的除磷能力。
2.制定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的zui终去向与城市污水有显著差异,如果其排放标准仅简单参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应根据污水的zui终去向制定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今后技术研发明确方向。
3.建立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准入制度和运行监管机制
借鉴欧美等发达经验,对现有的和新研发的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技术指标进行实地考核,择优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应用。根据污水处理规模建立不同的运行维护监管体系,对于规模较大的镇级污水处理厂可建立在线监测系统,而对于大部分小规模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建立不定期采样监测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