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标志物GPC3(Glypican3)荧光纳米探针合成路线
GPC3是在研究过度生长综合症(Simpson-Golabi-Behmel syndrome,SGBS)时发现的蛋白聚糖家族成员。GPC3基因位于人X染色体上(Xq26.1)。它的启动子区包括6个SPI结构、7个AP2结构和2个CAAT盒,产生2 130 bp的转录子,编码含580个氨基酸残基的GPC3蛋白质前体。GPC3核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 ku,它富含一段包括14个半胱氨酸残基的*序列,中间为furin蛋白酶切位点。Furin蛋白酶裂解Arg358和Cys359形成40 ku的N末端亚基和30 ku的C末端亚基。在N末端有一种分泌型信号蛋白,C末端通过与糖基磷脂酰肌醇共价结合而锚定于细胞膜上,且硫酸乙酰肝素链插入点的位置均由C端zui末50个氨基酸所决定,使该链靠近细胞膜。
供应商:西安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 (e):请点击展台进入查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PC3可用于HCC常规组织检查和潜在治疗靶点,靶向肿瘤标志物GPC-3的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以ZnS为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
(2)取2~10ml的以ZnS为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溶液超生分散,15000rpm转离心30~50min,加超纯水0.5ml,备用;
(3)取5~20mg的碳化二亚胺(EDC),1~10mg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S)加水1.0ml溶解;
(4)取上述溶液0.3~1.0ml加入以ZnS为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溶液中,定容至1.0~5.0ml,37℃摇床反应1~2小时;
(5)15000rpm高速离心30~50分钟,弃上清,用pH8.5的PBS溶液250~1000μl重新溶解;
(6)加5~20μl的靶向GPC-3的单抗GC-33溶液,37℃的恒温下,摇床反应2~3小时,将单抗GC-33修饰到以ZnS为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的表面;
(7)15000rpm离心30~50分钟,溶于pH7.2的PBS溶液中,分离提纯得到靶向肿瘤标志物GPC-3的荧光纳米探针(GC-QDs)。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以ZnS为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为ZnO/ZnS。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核壳结构的量子点载体的合成方法避免使用三辛基膦(TOP)或磷酸三丁酯(TBP)等危险试剂,安全、环保,并且步骤简单,成本低廉。
2.本发明通过改进合成方法和核壳的结构比率等,可制备一系列不同粒径和结构比例的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实现量子点在可见-近红外区内实现荧光可调,具有更好的荧光发光性质,并且通过ZnS的壳层修饰降低或者消除了内核量子点的生物毒性,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
3.本发明通过将GC-33修饰到量子点的表面制备得到高特异性、高靶向性的纳米探针,通过克服生物组织对荧光干扰的影响,实现对肝癌的原位、活体标记与成像,为荧光量子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研究。
4.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制备的GC-QDs纳米探针,还可作为载体在制备靶向纳米复合药物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