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潍坊恒新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文章>300吨/天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文章

300吨/天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阅读:232          发布时间:2019-11-8

300吨/天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小宇环保厂家一手货源,*。可以随时向我们的订购,根据您的需要,告诉我们污水的性质,进水水质,水量与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剩下的由我们为您量身定制。选小宇就是选放心。

 

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 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分类

硝化细菌分类:硝化细菌属于自营性细菌,包括两种*不同的代谢群:亚硝酸菌属 ( nitrosomonas ) 及硝酸菌属 ( nitrobacter ),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的杆菌、球菌和螺旋菌。亚硝化菌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中的细菌。硝化菌包括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和硝化囊菌属中的细菌。两类菌均为专性好气菌,在氧化过程中均以氧作为终电子受体。大多数为专性化能自养型,不能在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例如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亚硝化叶菌(Ni-trosolobus)、硝化刺菌(Nitrospina)、硝化球菌(Nitrococcus)等。只有少数为兼性自养型,也能在某些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例如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winogradskyi)的一些品系。从形态上看,也有多样,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但均为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有些有鞭毛能运动,如亚硝化叶菌,借周身鞭毛运动;有些无鞭毛不能运动,如硝化刺菌。一般分布于土壤、淡水、海水中,有些菌仅发现于海水中,例如硝化球菌、硝化刺菌。

传统的厌氧方法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工艺复杂、投资过大等缺点。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该工艺不存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较慢的甲烷发酵阶段,将系统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其原理是通过水解菌、产酸菌释放的酶促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发生生物催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断链和水溶,微生物则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细胞内生化反应,同时排出各种有机酸。

    用水解酸化工艺,在水解酸化池中挂上膜,这样既节省占地、又节省投资、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

    水解酸化工艺与单独的厌氧或好氧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在厌氧阶段可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悬浮物或有机物,其后续好氧处理工艺的污泥量可得到有效地减少,从而设备容积也可缩小。有报道,在实践中,厌氧-好氧工艺的总容积不到单独好氧工艺的一半;

    2.厌氧工艺的产泥量远低于好氧工艺(仅为好氧工艺的1/10~1/6),并已高度矿化,易于处理。同时其后续的好氧处理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必要时可回流至厌氧段,以增加厌氧段的污泥浓度同时减少污泥的处理量;

    3.厌氧工艺可对进水负荷的变化起缓冲作用,从而为好氧处理创造较为稳定的进水条件;

    4.厌氧处理运行费用低,且其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亦可节省好氧段的需氧量,从而节省整体工艺的运行费用;

    5.重要的是当将厌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时,可为好氧工艺提供优良的进水水质(即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条件,提高好氧处理的效能,同时可利用产酸菌种类多、生长快及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的特点,以利于运行条件的控制和缩小处理设施的容积。

BF级生物膜滤池各项反冲洗参数的确定

  BF级生物膜滤池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滤池内生物的大量繁殖与截留的悬浮物质的增加,其滤层的阻力也逐渐升高,当滤层阻力达1m左右时,则需对其进行逆向气、水反冲洗,将老化的生物膜及所截留的悬浮物质冲洗出池外以保证滤池的正常的运行。

  对于反冲洗过程中气、水的反冲洗强度应控制得当,过低达不到反冲洗的目的,过高会使生物膜严重脱落,造成填料层内生物量减少,以致影响处理效果,并易造成填料的破损、流失及增加不必要的反冲洗耗水量、耗电量。 

  滤池反冲洗采用逆向气、水混合冲洗,反冲步骤为:气冲-(气+水)冲-水冲。反冲水源为BF级生物膜滤池的处理出水,反冲排水在实际工程中可排人*沉淀池,沉淀后与*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统,其反冲耗水量占周期处理水量的5%以下,反冲时滤层的膨胀率较小,约为10%左右。

3.6 关于A-BF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通过对稳定性试验期间各段氨氮、总氮、总磷的测定、统计得知,A-BF工艺对氨氮的总去除率为89.0%,其中BF级的去除率为86.5%;A-BF工艺对总氮的总去除率为39.6%,其中BF级的去除率为24.0%;A-BF工艺对总磷的总去除率为57.6%,其中BF级的去除率为36.7%。以上数据说明,虽然A-BF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但对氮、磷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脱氮除磷主要发生BF级。

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该工艺不具有厌氧消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严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较慢的甲烷发酵阶段,将系统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其原理是通过水解菌、产酸菌释放的酶促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发生生物催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断链和水溶,微生物则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内生化反应,同时排出各种有机酸。

    水解酸化过程能将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一些难于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质被转化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等,从而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利于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因此,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可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

    ⑴水解池的启动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解、产酸与甲烷菌生长速度的不同。利用水的流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的条件。省去了气体回收部分。

    ⑵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⑶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因此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⑷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实现污水、污泥同时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5由于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

A-BF工艺及BF级生物膜滤池运行的稳定性

A-BF工艺及BF级生物膜滤池运行稳定性与对进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

  按滤速为2m/h、气水比为6∶1的运行条件对该工艺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运行稳定性试验。虽然原水水质变化幅度较大,但A-BF工艺和BF级生物膜滤池,仍然有较稳定的处理效果和较高的去除率,出水水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也说明A-BF工艺和BF级生物膜滤池对原水水质的变化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