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沧州盛邦管道有限公司>>公司动态>>钢套钢岩棉保温钢管运行规范
钢套钢岩棉保温钢管运行规范
- 2 - ?? 2.3继续观察确定疏水管疏出的全是蒸汽时,逐渐开大对外供汽总门,当②、L1、N1疏水管疏出的全是蒸汽时,逐渐开大对外供汽总门直到全开,暖管30分钟,依次逐渐关小①、②、L1、N1号疏水2次门至2—3圈。 ?? 2.4微开东线供汽总门,当L2号疏水管疏出的全是蒸汽时,适当开大东线供汽总门。 ?? 2.5随暖管进度逐渐开启东线供汽总门,开启速度视具体暖管情况确定。 ?? 2.6操作人员按顺序检查所有疏水门疏水情况,沿管线依次关小疏水门至2—3圈,逐渐开大东线供汽总门,待zui后一个疏水(xx公司墙外)全是蒸汽时,逐渐开启东线供汽总门直到全开。 2.7暖管时间取决于管道供汽压力和温度,具体暖管时间如下: ?? ①: 30分钟 ②L1N1: 30分钟 J1: 30分钟 L2—L5: 30分钟 L6—L8: 30分钟 L9—L11:60分钟 L12—L15:30分钟 L16—L18: 30分钟 L19—L20: 30分钟;总暖管时间约计6小时。 ?? 2.8从xx公司墙外按逆顺序依次关闭所有疏水门。 ?? 2.9汇报值长暖管结束,蒸汽管线投入运行。 钢套钢岩棉保温钢管运行规范 注:管线疏水是针对蒸汽传输过程中由于热量的损失在某些部位产生凝结水的疏水问题,特别是蒸汽流动缓慢的部位,这些部位的凝结水是水冲击的成因,如不及时排出会给管道及设备带来危害。 第三节 蒸汽管线的热态启动 1.规定6、7、8月份正常运行中停机3小时以内,11月——次年3月运行停机1小时以内,4、5、9、10月份停机2小时以内称为热态启动,停汽时间过长按冷态启动操作。 ?? 2.热态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 ?? 2.1通知值长准备供汽。 ?? 2.2检查蒸汽管线、阀门、保温及附属设施完好。 ?? 2.3准备好所需启动工具、记录本、操作票等。 ?? 2.4分汽缸参数:P≥0.5MPa,T≥250℃。 ?? 2.5分汽缸对外供汽总门及旁路门关闭。 ?? 2.6将所有疏水一次门全开,二次约开50%。 ?? 3. 热态启动: ?? 3.1点动微开对外供汽总门。 ?? 3.2继续观察确定①号疏水管疏出的全是蒸汽时,逐渐关小疏水2次门至2—3圈。 ?? 3.3随暖管进度逐渐开启对外供汽总门,开启速度视具体暖管情况确定。 ?? 3.4操作人员按顺序检查所有疏水门疏水情况,依次关小所有疏水门至2—3圈,通知汽机运行逐渐开大对外供汽总门,待zui后一个疏水(xx公司墙外)全是蒸汽时。通知汽机运行逐渐开启对外供汽总门直到全开,关闭对外供汽总门的旁路门。
- 3 - 3.5暖管时间取决于管道供汽压力和温度,具体暖管时间如下: ?? ①②: 30分钟 N1J1: 30分钟 L1: 15分钟 L2—L5: 15分钟 L6—L8: 15分钟 L9—L11:30分钟 L12—L15:15分钟 L16—L18: 15分钟 L19—L20: 15分钟;总暖管时间约计3小时。 ?? 3.6从xx公司墙外按逆顺序依次关闭所有疏水门。 ?? 3.7汇报值长暖管结束,蒸汽管线投入运行。 第四节 蒸汽管线的运行维护 ?? 1.运行维护: ?? 1.1经常监视蒸汽的流量,压力,温度,使供汽参数在所需范围内. ?? 1.2在正常运行时要检查供汽门前后法兰是否漏汽、漏水等,如有缺陷要及时消除。 ??
钢套钢岩棉保温钢管运行规范
1.3保持阀门、管道清洁,定期清理管道上的杂物、向阀门加注润滑油脂,以防止卡涩。 ?? 1.4 蒸汽管线应每周巡线检查二次,节假日、雨季和新投入运行的管道,宜加强维护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按时填写到记录本上。。 ?? 1.5进入阀门井时,应事先检查井内CO2浓度,进入井内如感觉呼吸困难,应立即返回地面,维护过程中必须有一人在井口监护,监护人员应做好应急措施。 ?? 1.6在执行维护任务时,应按工作票操作,不得碰动管道上的其它设备和附件。
第五节 蒸汽管线供汽的停止 ?? 1.停止前的检查和准备: ?? 1.1通知值长准备停汽。 ?? 1.2准备好所需工具、记录本、操作票等。 ?? 2.蒸汽管线的停止: ?? 2.1逐渐关小对外供汽总门,直到全关。 ?? 2.1 操作人员依次开启蒸汽管线所有疏水门,要求一次门全开,二次门开2—3圈。 ?? 2.2待疏水完成后及时关闭所有疏水门。 ?? 2.3一切操作结束后通知值长及相关*。 第六节 蒸汽管线主管线泄露的事故处理 ?? 1.事故原因: ?? 1.1暖管时间短。 ?? 1.2疏水不充分。 ?? 1.3管道阀门自身有缺陷。 ?? 2.事故处理: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