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颗粒酶A(Gzms-A;GZMA)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血浆、组织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颗粒酶A(Gzms-A;GZMA)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小鼠颗粒酶A(Gzms-A;GZMA)水平。用纯化的小鼠颗粒酶A(Gzms-A;GZMA)捕获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小鼠颗粒酶A(Gzms-A;GZMA),再与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zui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小鼠颗粒酶A(Gzms-A;GZMA)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小鼠颗粒酶A(Gzms-A;GZMA)含量。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 | 48孔配置 | 96孔配置 | 保存 |
说明书 | 1份 | 1份 | |
封板膜 | 2片 | 2片 | |
密封袋 | 1个 | 1个 | |
酶标包被板 | 1×48 | 1×96 | 2-8℃保存 |
标准品 | 0.3ml×6管 | 0.3ml×6管 | 2-8℃保存 |
酶标试剂 | 5 ml×1瓶 | 10 ml×1瓶 | 2-8℃保存 |
样品稀释液 | 3 ml×1瓶 | 6 ml×1瓶 | 2-8℃保存 |
显色剂A液 | 3 ml×1瓶 | 6 ml×1瓶 | 2-8℃保存 |
显色剂B液 | 3 ml×1瓶 | 6 ml×1瓶 | 2-8℃保存 |
终止液 | 3 ml×1瓶 | 6 ml×1瓶 | 2-8℃保存 |
20×浓缩洗涤液 | 15ml×1瓶 | 25ml×1瓶 | 2-8℃保存 |
注:标准品浓度依次为:120、60、30、15、7.5、0 pg/mL.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用。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加样:设置标准品孔和样本孔,标准品孔各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μL;。
2.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zui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100μl,空白孔除外。
4.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分钟。
5. 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
6. 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7. 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
8. 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9. 测定:以空白孔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注意事项:
1. 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 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 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一次加样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 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做复孔。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值大于标准品孔*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zui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5. 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6. 底物请避光保存。
7.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8. 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9. 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 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
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
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
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
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
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
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此图仅供参考)
试剂盒性能:
1.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95以上。
2.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应分别小于10%和15% 。
检测范围:
3.75 pg/mL - 120 pg/mL
灵敏度:
zui低检测浓度小于0.1 pg/mL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 2-8℃。
2.有效期: 6个月
基质效应
基质是指样品中目标分析物以外的部分,由于基质成分会对分析过程有显著干扰,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业内把这些影响统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s)。这是免疫检测方法开发和使用中需要避开的大坑。
Jennifer Rufer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基质效应造成假阳性的案例。该hCG试剂盒用的抗体是鼠源的,业界观点认为部分人群血液含有抗鼠抗体(HAMA),它们对鼠源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都有高亲和力,会造成基质效应,导致了假阳性。
如何评估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用担心,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基质效应。
1. 线性稀释:
一般来讲,抗原和捕获/检测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很强,样品浓度被稀释并不影响它们的结合,而造成基质效应的非特异结合的力要弱很多,如果不断稀释样品,非特异结合造成的干扰会逐步减少,测量值也更接近真实值。没有基质效应时,无论如何稀释,测量值都和真实值吻合。而有基质效应时,稀释会造成非特异性结合比例的减少,测量值也相应地产生很大改变:
基质效应与线性稀释关系原理
前文提到,基质效应导致的结果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两种,在线性稀释时就可以辨别出来。下图是两组实测的ELISA产品线性稀释的对比结果,不同品牌的ELISA 试剂盒表现差距非常大:
两种类型的基质效应的线性稀释结果比较(左图为两种BDCA-3试剂盒,右图为两种TFPI试剂盒)
图中的纵坐标代表的是回收率。定义用原液直接检测的值为100%,不同稀释比下的测量值先乘上稀释比换算出浓度,再除以原液直接检测的值,比值的百分数,就是回收率。
左图的黄色线,和右图的红色线,曲线平直,回收率稳定在90-110%,很好地控制了基质效应的干扰。左图的紫色线,回收率随线性稀释严重偏离100%,说明存在显著的基质效应;而回收率升高的趋势,说明稀释前的真实浓度被压低,对应基质效应是假阴性。右图的绿色线也严重偏离100%,但回收率随稀释降低,于左图紫色线正好相反,属于明显的假阳性基质效应。
2. 掺入/回收率实验(Spike/Recovery Assay)
基质效应还可以通过分析物的掺入/回收率实验发现,将低、中和高浓度的分析物掺入到已测定过浓度的样本中,掺入前后实测到的浓度增加部分与掺入浓度之比就是回收率,回收率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回收率介于80-120%,才符合标准。
基质效应
基质是指样品中目标分析物以外的部分,由于基质成分会对分析过程有显著干扰,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业内把这些影响统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s)。这是免疫检测方法开发和使用中需要避开的大坑。
Jennifer Rufer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基质效应造成假阳性的案例。该hCG试剂盒用的抗体是鼠源的,业界观点认为部分人群血液含有抗鼠抗体(HAMA),它们对鼠源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都有高亲和力,会造成基质效应,导致了假阳性。
如何评估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用担心,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基质效应。
1. 线性稀释:
一般来讲,抗原和捕获/检测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很强,样品浓度被稀释并不影响它们的结合,而造成基质效应的非特异结合的力要弱很多,如果不断稀释样品,非特异结合造成的干扰会逐步减少,测量值也更接近真实值。没有基质效应时,无论如何稀释,测量值都和真实值吻合。而有基质效应时,稀释会造成非特异性结合比例的减少,测量值也相应地产生很大改变:
基质效应与线性稀释关系原理
前文提到,基质效应导致的结果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两种,在线性稀释时就可以辨别出来。下图是两组实测的ELISA产品线性稀释的对比结果,不同品牌的ELISA 试剂盒表现差距非常大:
两种类型的基质效应的线性稀释结果比较(左图为两种BDCA-3试剂盒,右图为两种TFPI试剂盒)
图中的纵坐标代表的是回收率。定义用原液直接检测的值为100%,不同稀释比下的测量值先乘上稀释比换算出浓度,再除以原液直接检测的值,比值的百分数,就是回收率。
左图的黄色线,和右图的红色线,曲线平直,回收率稳定在90-110%,很好地控制了基质效应的干扰。左图的紫色线,回收率随线性稀释严重偏离100%,说明存在显著的基质效应;而回收率升高的趋势,说明稀释前的真实浓度被压低,对应基质效应是假阴性。右图的绿色线也严重偏离100%,但回收率随稀释降低,于左图紫色线正好相反,属于明显的假阳性基质效应。
2. 掺入/回收率实验(Spike/Recovery Assay)
基质效应还可以通过分析物的掺入/回收率实验发现,将低、中和高浓度的分析物掺入到已测定过浓度的样本中,掺入前后实测到的浓度增加部分与掺入浓度之比就是回收率,回收率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回收率介于80-120%,才符合标准。
基质效应
基质是指样品中目标分析物以外的部分,由于基质成分会对分析过程有显著干扰,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业内把这些影响统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s)。这是免疫检测方法开发和使用中需要避开的大坑。
Jennifer Rufer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基质效应造成假阳性的案例。该hCG试剂盒用的抗体是鼠源的,业界观点认为部分人群血液含有抗鼠抗体(HAMA),它们对鼠源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都有高亲和力,会造成基质效应,导致了假阳性。
如何评估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用担心,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基质效应。
1. 线性稀释:
一般来讲,抗原和捕获/检测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很强,样品浓度被稀释并不影响它们的结合,而造成基质效应的非特异结合的力要弱很多,如果不断稀释样品,非特异结合造成的干扰会逐步减少,测量值也更接近真实值。没有基质效应时,无论如何稀释,测量值都和真实值吻合。而有基质效应时,稀释会造成非特异性结合比例的减少,测量值也相应地产生很大改变:
基质效应与线性稀释关系原理
前文提到,基质效应导致的结果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两种,在线性稀释时就可以辨别出来。下图是两组实测的ELISA产品线性稀释的对比结果,不同品牌的ELISA 试剂盒表现差距非常大:
两种类型的基质效应的线性稀释结果比较(左图为两种BDCA-3试剂盒,右图为两种TFPI试剂盒)
图中的纵坐标代表的是回收率。定义用原液直接检测的值为100%,不同稀释比下的测量值先乘上稀释比换算出浓度,再除以原液直接检测的值,比值的百分数,就是回收率。
左图的黄色线,和右图的红色线,曲线平直,回收率稳定在90-110%,很好地控制了基质效应的干扰。左图的紫色线,回收率随线性稀释严重偏离100%,说明存在显著的基质效应;而回收率升高的趋势,说明稀释前的真实浓度被压低,对应基质效应是假阴性。右图的绿色线也严重偏离100%,但回收率随稀释降低,于左图紫色线正好相反,属于明显的假阳性基质效应。
2. 掺入/回收率实验(Spike/Recovery Assay)
基质效应还可以通过分析物的掺入/回收率实验发现,将低、中和高浓度的分析物掺入到已测定过浓度的样本中,掺入前后实测到的浓度增加部分与掺入浓度之比就是回收率,回收率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回收率介于80-120%,才符合标准。
基质效应
基质是指样品中目标分析物以外的部分,由于基质成分会对分析过程有显著干扰,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业内把这些影响统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s)。这是免疫检测方法开发和使用中需要避开的大坑。
Jennifer Rufer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基质效应造成假阳性的案例。该hCG试剂盒用的抗体是鼠源的,业界观点认为部分人群血液含有抗鼠抗体(HAMA),它们对鼠源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都有高亲和力,会造成基质效应,导致了假阳性。
如何评估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用担心,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基质效应。
1. 线性稀释:
一般来讲,抗原和捕获/检测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很强,样品浓度被稀释并不影响它们的结合,而造成基质效应的非特异结合的力要弱很多,如果不断稀释样品,非特异结合造成的干扰会逐步减少,测量值也更接近真实值。没有基质效应时,无论如何稀释,测量值都和真实值吻合。而有基质效应时,稀释会造成非特异性结合比例的减少,测量值也相应地产生很大改变:
基质效应与线性稀释关系原理
前文提到,基质效应导致的结果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两种,在线性稀释时就可以辨别出来。下图是两组实测的ELISA产品线性稀释的对比结果,不同品牌的ELISA 试剂盒表现差距非常大:
两种类型的基质效应的线性稀释结果比较(左图为两种BDCA-3试剂盒,右图为两种TFPI试剂盒)
图中的纵坐标代表的是回收率。定义用原液直接检测的值为100%,不同稀释比下的测量值先乘上稀释比换算出浓度,再除以原液直接检测的值,比值的百分数,就是回收率。
左图的黄色线,和右图的红色线,曲线平直,回收率稳定在90-110%,很好地控制了基质效应的干扰。左图的紫色线,回收率随线性稀释严重偏离100%,说明存在显著的基质效应;而回收率升高的趋势,说明稀释前的真实浓度被压低,对应基质效应是假阴性。右图的绿色线也严重偏离100%,但回收率随稀释降低,于左图紫色线正好相反,属于明显的假阳性基质效应。
2. 掺入/回收率实验(Spike/Recovery Assay)
基质效应还可以通过分析物的掺入/回收率实验发现,将低、中和高浓度的分析物掺入到已测定过浓度的样本中,掺入前后实测到的浓度增加部分与掺入浓度之比就是回收率,回收率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回收率介于80-120%,才符合标准。
基质效应
基质是指样品中目标分析物以外的部分,由于基质成分会对分析过程有显著干扰,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业内把这些影响统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s)。这是免疫检测方法开发和使用中需要避开的大坑。
Jennifer Rufer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基质效应造成假阳性的案例。该hCG试剂盒用的抗体是鼠源的,业界观点认为部分人群血液含有抗鼠抗体(HAMA),它们对鼠源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都有高亲和力,会造成基质效应,导致了假阳性。
如何评估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用担心,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基质效应。
1. 线性稀释:
一般来讲,抗原和捕获/检测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很强,样品浓度被稀释并不影响它们的结合,而造成基质效应的非特异结合的力要弱很多,如果不断稀释样品,非特异结合造成的干扰会逐步减少,测量值也更接近真实值。没有基质效应时,无论如何稀释,测量值都和真实值吻合。而有基质效应时,稀释会造成非特异性结合比例的减少,测量值也相应地产生很大改变:
基质效应与线性稀释关系原理
前文提到,基质效应导致的结果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两种,在线性稀释时就可以辨别出来。下图是两组实测的ELISA产品线性稀释的对比结果,不同品牌的ELISA 试剂盒表现差距非常大:
两种类型的基质效应的线性稀释结果比较(左图为两种BDCA-3试剂盒,右图为两种TFPI试剂盒)
图中的纵坐标代表的是回收率。定义用原液直接检测的值为100%,不同稀释比下的测量值先乘上稀释比换算出浓度,再除以原液直接检测的值,比值的百分数,就是回收率。
左图的黄色线,和右图的红色线,曲线平直,回收率稳定在90-110%,很好地控制了基质效应的干扰。左图的紫色线,回收率随线性稀释严重偏离100%,说明存在显著的基质效应;而回收率升高的趋势,说明稀释前的真实浓度被压低,对应基质效应是假阴性。右图的绿色线也严重偏离100%,但回收率随稀释降低,于左图紫色线正好相反,属于明显的假阳性基质效应。
2. 掺入/回收率实验(Spike/Recovery Assay)
基质效应还可以通过分析物的掺入/回收率实验发现,将低、中和高浓度的分析物掺入到已测定过浓度的样本中,掺入前后实测到的浓度增加部分与掺入浓度之比就是回收率,回收率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回收率介于80-120%,才符合标准。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