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60MW机组用立式低汽蚀疏水泵
阅读:3302 发布时间:2017/11/23
立式低汽蚀疏水泵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低汽蚀疏水泵,额定流量570m3/h,必需汽蚀余量≤1.5m,主要用于660MW等级发电机组。
立式低汽蚀疏水泵背景技术
疏水泵是热力发电厂的重要辅机设备之一,输送介质为饱和水,疏水箱内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力。为了提高装置汽蚀余量,防止疏水泵汽蚀,通常将疏水泵布置在机房零米层以下的泵坑内。在660MW等级发电机组中,传统疏水泵多数采用卧式两级或多级,设计为两端支承式结构,每台泵配置两套单端面机械密封。
通常将理论计算的装置汽蚀余量减去一定的安全余量即规定为泵的必需汽蚀余量,用于设计选型和生产供货。安全余量一般取0.8~1m,以某660MW机组的疏水泵为例,要求泵的流量570m3/h,泵的必需汽蚀余量≤2.5m,则认为满足工程运行需求。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电厂运行工况的变化,疏水箱内的温度也做相应变化,有时高于预期的设计温度。当疏水箱和泵的物理安装高度固定时,水温升高将直接导致装置汽蚀余量下降,预计的0.8~1m安全余量有时无法满足运行要求,从而导致泵在实际运转时发生汽蚀,性能下降,出力不足,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
卧式疏水泵坑位于汽机房零米以下,不利于日常巡检和维护。配套电动机一同位于泵坑内,环境潮湿,不利相关电气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行。
传统卧式疏水泵采用两套单端面机械密封布置在泵的驱动端和非驱动端,无论其中的一处机械密封损坏泄漏,都将导致疏水泵停机检修。机械密封一般布置在轴承体和叶轮中间位置,检修更换机械密封时,要拆卸轴承和其它部件;为了可靠,在检修时,必须要两套机械密封同时检修或更换,增加了检修工时、成本和不必要的人工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降低必须汽蚀余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安装和日常维护的立式低汽蚀疏水泵。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泵筒体,泵筒体上方设置有吐出座和电机支架,泵筒体内设置有泵轴,泵轴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入管、首级叶轮、压水室、次级叶轮、导叶、末段和中间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级叶轮设置为双吸式叶轮,所述压水室设置为对称螺旋涡室结构;所述末段的外圆设置为圆锥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吐出座与地面基础相连;所述电机支架上端和地面基础之间距离小于0.82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首级叶轮距离吐出座上的吸入口的中心垂直距离为1.154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上端通过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相连,泵联轴器和电机联轴器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组,所述调整垫片组的单个垫片厚度为0.3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入管和泵轴之间、压水室与泵轴之间,以及中间接管与泵轴之间均设置有耐热导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的上部与吐出座内的中间筒之间设置有集装双端面机械高压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立式结构,将首级叶轮安装在基础座下部的泵筒体内,离吸入口中心的垂直距离为1.154m,提高理论装置汽蚀余量。将首级叶轮设计为双吸式叶轮,降低泵本身的必需汽蚀余量,充分保证泵的必需汽蚀余量≤1.5m。
2、本实用新型的压水室用于收集从首级叶轮流出的液体,其设置为对称螺旋涡室结构,可以将液体以扭曲螺旋的形式输送至次级叶轮。采用对称螺旋压水室可以平衡液体的径向冲击力,并且降低液体沿程冲击损失,有利于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末段的外圆设计为圆锥形,用于缓冲来自泵吸入口的水流冲击,降低损失。
4、本实用新型在泵轴上安装一套集装双端面高压机械密封,提高密封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泵联轴器与机械密封之间不设置其它零件,只需要拆卸泵联轴器,就可更换机械密封,方便快捷。
5、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安装在电机支架的上侧,电机的安装位置至基础地面的垂直距离控制在0.82m以内,方便日常巡检和维护。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整垫片组来调节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可使用35~45片单个厚度为0.38mm的调整垫片调节。避免传统工程在安装现场需要先测量,再车削整体钢垫的复杂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称螺旋涡室结构的压水室的剖面图。
图3是对称螺旋涡室结构的压水室的外观图。
附图中1为泵筒体、2为耐热导轴承、3为吸入管、4为首级叶轮、5为压水室、6为次级叶轮、7为导叶、8为末段、9为地面基础、10为吐出座、11为泵轴、12为集装双端面机械高压密封结构、13为电机支架、14为泵联轴器、15为调整垫片组、16为电机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泵筒体1,泵筒体1上方设置有吐出座10和电机支架13,泵筒体1内设置有泵轴11,泵轴11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入管3、首级叶轮4、压水室5、次级叶轮6、导叶7、末段8和中间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级叶轮4设置为双吸式叶轮,所述压水室5设置为对称螺旋涡室结构;所述末段8的外圆设置为圆锥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吐出座10与地面基础9相连;所述电机支架13上端和地面基础9之间距离小于0.82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首级叶轮4距离吐出座10上的吸入口的中心垂直距离为1.154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11上端通过泵联轴器14与电机联轴器16相连,泵联轴器14和电机联轴器16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组15,所述调整垫片组15的单个垫片厚度为0.3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入管3和泵轴11之间、压水室5与泵轴11之间,以及中间接管与泵轴11之间均设置有耐热导轴承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11的上部与吐出座10内的中间筒之间设置有集装双端面机械高压密封结构12。
所述耐热导轴承2由工程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疏水从吸入口进入吐出座10,由中间接管、末段8等与泵筒体1构成的腔室一直流入到泵筒体1的下部,经过吸入管3和压水室5分别进入首级叶轮4。电动机带动泵轴11转动,在压力的作用下,水从首级叶轮4流出至压水室5的涡室,再进入次级叶轮6增加压力,经导叶7、末段8、中间接管和吐出座10的吐出口流出完成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