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污水处理系统
新时代当然用新型设备,污水处理我们只专注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工业污水。
相信我们请致电:逄工咨询吧。
采用远紫外光(UV-185)高级氧化技术对餐饮废水进行氧化,确定了反应条件,且本方法能有效降低COD、氨氮等污染物,可作为后续生物处理的预处理。
对餐饮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并以黄豆油降解率为指标筛选得到两个高效菌种—浅白隐球酵母和葡萄球菌属,并对其进行产脂肪酶验证,结果显示他们都具有较高的产脂肪酶能力,具有较好的处理餐饮废水能力。
采用A/O+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处理农家乐乡镇的酒店、餐饮、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地表水Ⅲ类水,用于农田灌溉,工艺简单,效果好且运行稳定,费用低。
用负离子通入水中产生的高活性物质对餐饮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时间对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处理前后废水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负离子于水中所形成的高活性物质能使餐饮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目前,SBR法应用及其广泛,其很多变型及其改进工艺已成熟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效果良好,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强。但是其自动化控制要求高,后续处理设备要求高,对滗水器要求很高,由于不设置初沉池,易产生浮渣,不适合农村及低耗能地区的推广。
相对地原处产生了活性氯(9.6mg/min)的高浓度和铝(20-40mg Al/L)或铁(40-60mg Fe=L)。研究还确定了处理参数,且一吨水的总费用为1.56美元,其中包括电耗,药剂以及污泥处置。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运行方便、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管理,不需污泥回流。但是,填料易堵塞,布水和曝气不易均匀,可能在局部不为出现死角。
根据现有的处理工艺及其存在的问题,未来餐饮废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高效的油水分离设施、油分收集系统及废系统及其一体化研究;
2、投资、维护费用低廉,高效、的处理工艺;
3、具有针对不同地形且与当地景观相协调的处理工艺;
4、多种工艺联用,经济适用且能普遍推广的处理工艺。
对比了自行改装的直流和脉冲两用电流对餐饮废水的处理,发现脉冲电解比直流电解处理效果要好,并且在去除率相近情况下耗电也较低。
卫生院污水处理系统
采用电声H2O2协同电解絮凝法处理餐饮废水,确定了反应参数,且可控性较强,设备及操作简单,同时又絮凝、气浮、杀菌的作用。用厌氧池+人工湿地+人工浮床复合系统进行餐饮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可将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良好,后续人工浮床出水能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总体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可行。
Rimeh Daghrir等利用电凝法结合电氧化法对餐饮废水进行处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同在一个电解池中的配置铁或铝电极的双电极材质,和配置石墨电极的单极构型电极根据它们能力的不同,同时产生氧化剂、凝结剂。
利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确定了反应时间、PH、铁碳质量比等反应参数。降低了后续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粗粒化法
粗粒化法又称聚结过滤法。采用亲油疏水性材料,当含油废水通过时,微小油珠附聚其表面形成油膜,达到一定厚度时,在浮力和水流剪力的作用下,脱离滤料表面,形成颗粒大的油珠浮升到水面,进行合不均匀使实际耗量比理论耗量高等因素,常用不均匀系数K来表示。则药剂总耗量GZ (kg/d)的计算式为生物膜法通过将微生物细胞固定于反应器内的载体上,实现了微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水处理填料的存在,对水流起到强制紊动的作用,同时可促进水中污染物质与微生物细胞的充分接触,从实质上强化了传质过程。生物膜法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易出现的污泥膨胀和污泥上浮等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生物处理,而且还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强、更为经济节能、具有一定的化反化功能、可实现封闭运转防止臭味等优点。通过人工强化作用将生物膜引入到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的污水处理反应器中,便形成了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发展迅速,由单一到复合,有好氧也有厌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物处理系统。填料是生物膜技术的核心之一,它的性能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过程的效率、能耗、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均有钟关系。
2、厌氧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阶段:
在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zui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钟利用。因此它们在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与氨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发酵(或酸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简写作VFA)、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与此同时,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因此未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产生更多的剩余污泥。
常用空气作载体(若用水蒸气作载体则称汽提)。吹脱塔常采用逆流操作,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以增加气—液传质面积从而有利于氨气从废水中解吸。常用填料有拉西环、聚丙烯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废水被提升到填料塔的塔顶,并分布到填料的整个表面,通过填料往下流,与气体逆向流动,空气中氨的分压随氨的去除程度增加而增加,随气液比增加而减少。pH是影响游离氨在水中百分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当pH大于10时,离解率在80%以上,当pH达11时,离解率高达98%。
优缺点
吹脱法、汽提法其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投资较低;但能耗大,处理成本高,处理成本约20~30元/吨水。出水氨氮大约为50~200mg/L,无法达到排放要求,必须增加后续的深度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其吹脱出的氨气采用水淋洗吸收,氨水浓度低(1%左右),回用价值低,易挥发,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使用硫酸等酸性溶液吸收,生成硫酸铵等其他铵盐,需做进一步的处理,工艺流程较长,必定增加投资成本,且二是感观性污染: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但使水体失去使用价值,更严重影响水体附近人民的正常生活。 三是致毒性危害:超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机物,会在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中不断累积、储存,zui后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法氧化-吸附法
高浓度废水稀释后用煤粉进行初步混凝、吸附处理,然后用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和酸性凝聚,再用煤粉混凝、吸附。经此法处理的废水,色度和COD可分别去除*、90%,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吸附后的煤粉用于燃烧,无二次污染,比使用活性炭作吸附剂更经济。
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1 工艺背景
多相催化氧化工艺是在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中广泛应用的催化方法,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均相催化系统的催化剂须定时添加并容易在反应中流失的问题。由于多相催化氧化系统中催化剂是附载在机械强度高和具有化学惰性的多孔材料上,这样就避免了催化剂的流失,同时多孔材料为催化剂提供了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得催化反应在单位时间内有更高的效率。九年前,日本的科学家就开始把多相催化氧化工艺用于废水治理中,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工艺原理
在化工行业中使用的多相催化材料的催化方向是有指向性的,为的是加速某种化学反应,而我们现在应用在废水处理中的多相催化氧化工艺主要目的是通过催化生成OH自由的链式反应,因为OH自由是仅次于氟的强氧化剂,可以对范围很广的有机物进行无选择氧化,在必要的条件下将会使有机污染物矿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可以使无机物氧化或转换。
为了使该种多相催化材料的性质稳定,催化材料的主催化活性组分是适量的Pt等稀贵金属,辅助组分则是过渡金属的氧化物和盐类。主催化Pt组分有着天然的高催化活性,而辅助组分可以帮助Pt组分催化剂恢复活性,同时提供了广泛的催化方向。
3 工艺应用
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是以多相催化氧化反应器的形式出现,并需根据不同水质和环境添加不同的氧化剂,如空气,臭熏双氧水,二氧化等,氧化剂的加入会加快OH自由的生成和对有机物的氧化。此项工艺近几年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制药,造纸和化工等高难度有机废水的预处理中。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对CODcr去除,脱色以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着显着的效果。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其脱色效率高达75%-95%之间,同时可以去除50%-80%的CODcr,提高B/C比至0.45以上。在对CODcr超过15万的废水处理中,多相催化氧化工艺也体现了*的效率,经过2小时的反应其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且废水性状发生很大的变化,*的是B/C比由0提高到0.3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加强,从而使后级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成为可能。
在弱的情况下,向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加入含Mg2+和PO43-的药剂,使污水中的氨氮和磷以鸟粪石(铵镁)的形式沉淀出来,同时回收污水中的氮和磷。其反应过程如下:Mg2++NH4++HPO42-+6H2O→MgNH4PO4˙6H2O+H+(KSP=2.5×10-13,25℃),理论上,每去除1gNH4+-N就有17.5gMgNH4PO4˙6H2O沉淀生成。
b、该反应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合适的镁盐、盐、适当的pH。多选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作为沉淀剂,铵镁为性盐,在pH>9.5的溶液环境中,结晶会溶解。因此控制好反应pH至关重要。
气态膜法
气态膜,又称支撑膜,膜吸收。目前已应用于水溶液中的挥发性反应性溶质如NH3、CO2、SO2、H2S、Cl2、Br2、I2、HCN、、酚的脱除,回收富集和纯化。气态膜具有比表面积,高传质推动力,操作弹性大,氨氮脱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气态膜脱氨技术采用疏水性的中空纤维微孔膜作为含氨废水和吸收液的屏障,这时膜一侧是待处理的氨氮废水,另一侧是酸性吸收液,疏水的微孔结构在两液相间提供一层很薄的气膜结构。废水中游离态的NH3在废水侧通过浓度边界层扩散至疏水微孔膜表面,随后在膜两侧NH3分压差的推动下,NH3在废水和微孔膜界面处气化进入膜孔,然后扩散进入吸收液侧与酸性吸收液发生快速的不可逆的反应,从而达到氨氮脱除的目的。
高浓度氨氮废水生物膜又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在膜的表面上和内部生长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及微型动物,形成由有机污染物 →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生物膜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其他一些肉眼可见的生物群落组成。其中细菌一般有:假单苞菌属、芽苞菌属、产杆菌属和动胶菌属以及球衣菌属,原生动物多为钟虫、独缩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后生动物只有在溶解氧非常充足的条件下才出现,且主要为线虫。1、餐饮废水的预处理技术
餐饮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和动植物油脂,而动植物油会阻隔大气中的溶解氧进入到水体,在处理过程中油类还会包裹在微生物周围造成其缺氧死亡,影响处理效果。大量的悬浮物质多为食物碎屑,颗粒较大,难以被微生物所利用,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处理设施堵塞,给处理带来困难。因此,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成为处理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和手段。
预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粗粒化法、吸附法、气浮法及电化学法等。
对比了W型和H型改性聚丙烯纤维两种粗粒化材料对乳化食用油脂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H型比W型的除油性能好,采用粗粒化技术能有效降低餐饮废水中含油量,并能大幅度降低COD浓度,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生物接触法
该法的实质是在池中填充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上的生物膜时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利用,从而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去除,使污水得以净化。它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
针对餐饮废水污染源较分散、污染严重、处理效果差等特点,采用UASB+AF—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对餐饮废水进行处理,当总水力停留时间为8h时处理效果较好。多相催化氧化工艺中的催化氧化材料具有高稳定性,所以使用周期可达五年以上,并且安装操作简单,运行经济可靠。该工艺zui大的优点是可以附加于任何传统处理工艺,因此对高浓度废水原处理工艺的改造有着其他工艺*的*优势。以下是加入了多相催化氧化工艺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