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吨/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技术原理
利用生物固定化技术、声空化技术和生物强化技术,实现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富集生长;利用载体固定化、控制溶解氧等手段,实现亚硝化脱氮和同时硝化反硝化。
技术特点及优势
1)氨氮出去率高,去除符合高,脱氮效果好。内部填装网状大孔填料,生物负荷量高,处理效率高,其池容量是普通曝气池容量的20%~30%,氨氮去除负荷可以达到1kg/m3.d,出水氨氮浓度在5mg/L以下。
2)耐毒性和抗击性强,对1000mg/L以下的高氨氮废水可直接生化处理;
3)采用高效微生物菌群的固定化技术,防止了菌种的流失,不需要反冲洗,并由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过滤作用,省去二沉池,因此基建投资可以减少20%;
4)具有节能、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在系统内可以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功能,降低了对氧气、碱度的需求量。
5)可对老旧污水厂进行改造,提高出水水质,增加处理量。
适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城镇污水、制革、医疗化工、石化、焦化、化肥等低中高浓度氨氮废水。
厌氧净化 微生物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发酵或消化过程中,大部分有机物被解生成H2、CO2、H2S和CH4等气体。污水的生物厌氧净化就是根据污水经厌氧发酵后既到净化,又获得了生物能源CH4的原理。微物细胞能量转移的电子受体,由好氧条件下分子氧改变为厌氧条件下的有机物。在厌氧件下,不溶于水而难分解的大分子有机污物,被微生物的胞外酶降解为可溶性物质,再由产甲烷厌氧细菌和产氢细菌降解成低分子有酸类和醇类、并放出H2和CO2;有机酸类和类经产甲烷菌降解成H2、CO2和CH4。甲烷菌还可利用H2还原CO2,形成CH4。
微生物处理废水:微生物净化过程: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由高变低
15吨/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Ⅱ.异养细菌迅速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而大量繁殖,然后是以细菌为食料的原生动物出现数量高峰,再后是由于有机物矿化,利于藻类的生长,而出现藻类的生长高峰。
Ⅲ.溶解氧浓度随着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而大量消耗,很快降到低点,随后,由于有机物的无机化和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其他好氧微生物数量的下降,溶解氧又恢复到原来水平。
这样,在离开污染源相当的距离之后,水中的微生物数量,有机物,无机物的含量,也都下降到低点。于是,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微生物处理废水优点:微生物具有来源广,易培养,繁殖快,对环境适应性强,易变异的特征在生产上较容易的采集菌种进行培养繁殖,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驯化,使之适应不同的水质条件,从而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有机物无机化。加之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温和,新陈代谢时不需要高温高压,它是不需要投加催化剂的.生物法具有废水处理量大、处理范围广、运行费用相对较低,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其他方法要少的多。在污水生物处理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迁移转化效率之高是任何天然的或农业生态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污水性质和污染程度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就会有很大差别。在处理系统中,好氧微生物的优势种群组成和数量也相应的发生变化。例如,当含纤维素较多的废水进入反应系统,则纤维素分解菌就会大量繁殖,当蛋白质大量进入该系统,就会使微生物群落中的氨化菌种群占优势。
原生动物中有的种类及数量对水质因素(如氧溶量、pH值等)的变化较敏感,故可以作为鉴定污水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如草履虫、小口钟虫、肾状豆形虫、板壳虫等大量出现于受重污染和有机物很多的水中。在中度污染和有机污物较多的水中,原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多。水清澈有机污物又很少的则种类也少。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物从废水中被去除的实质就是有机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水得到了净化,微生物获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长。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
(1) 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用是去除SS、调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4或正磷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2) 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3) 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