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A4纸打印顶管水泥砂浆灌浆流量计绥化
主要特点
1、经济性及功能性相比单机,性价比更好,是目前经济实惠的一款记录仪。适用帷幕灌浆、化学灌浆、压密注浆、高压旋喷灌浆、岩溶注浆、多头小直径深层灌浆等系列工艺灌浆。
2、特性32位采集卡,误码率小,达到0.0001级,目前其它厂家是12位采集卡。实时显示灌浆压水过程中的数据,同时进行资料整理,自动生成灌浆规范中的报表和数据成果分析图表。
3、稳定性及安全性更强
(1)电脑型记录仪的弱点是用户管理不当造成操作系统出现故障,我们采取灌浆系统,使操作用户只能运行与灌浆有关的程序,减少故障率发生机会。
(2)仪器采用技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抗干扰电源有机地结合成一体,系统部件均为适应灌浆工程施工的特殊要求,能够适应零下40℃至60℃的各种温度,能够适应公路、铁路和隧道灌浆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和其他行业野外及洞内环境下的灌浆及压水施工作业。
(3)仪器具备智能过载电压、过载电流、光电隔离、压力报警、数据滤波保护功能,即使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也能保护记录仪硬件和灌浆数据不致轻易损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灌浆自动记录仪采达到1级的压力传感器和达到1级的流量传感器,读数实时自动显示在记录仪屏幕上,能够及时反应孔内灌浆压力与流量的变化,能为及时处理管道堵塞、孔内压力过高致使岩体破坏提供迅速反应条件,同时对压水过程进行真实记录,防施工过程中的人为“误差"等。 记录中包括了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表压力、流量、单位注入率(流量÷段长)、累计流量、透水率、曲线图。灌浆记录仪记录注浆 灌浆自动记录仪在注浆过程中,将施工参数(如:注浆压力、注入流量、累计流量等)真实自动地记录下来,尽量地排除人为因素,保证注浆质量,以取得良好效果。
在进行注浆流量记录的操作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直接进行记录操作和设置注浆参数后进行记录操作两种。与之对应,led屏幕也分别有“记录"状态和“参数设置"状态,led的三格屏幕显示内容分别有不同的定义。 原因(1):灌浆塞气囊内进入水泥浆或滑动接头内的〝o〞型圈被水泥灰浆固死,不能正常滑动。 解决方法:拆开滑动端接头清洗水泥灰浆,如〝0〞型圈破损,更换〝0〞型圈,加润滑油,清洗滑动杆上的泥浆,再安装完好即可。 原因(2):滑动接头内工差较小,滑动不顺畅。 解决方法:拆下滑动接头,将滑动接头内扩大。 3. 现象:灌浆塞灌浆时向外滑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1、在灌浆自动记录仪灌浆开始时,连接好管路系统,将灌浆塞放在与孔径相应的一端封闭的钢管内试灌,检查管路系统是否正常,灌浆塞阻塞效果是否能达到孔内灌浆要求。
1、“记录"状态两种方式进入“记录"状态:在待机状态下,按“开始/打印"键,“开始"指示灯点亮,进入“记录"状态。
2、设置完成后,按“开始/打印"键,“开始"指示灯点亮,进入“记录"状态。
3、“记录"状态下led的左、中、右三格分别显示时间、浆液流速和总注浆量(以面向记录仪前面板方向)。
注: led左格显示时间单位为“小时.分钟";
led中格显示浆液流速的单位为“升/分钟",若流速过了99.9升/分钟,则不显示小数点;
led右格显示总注浆量单位为“升",可在参数设置中切换为“10升"。
2、“参数设置"状态
在待机状态时,按“退出/菜单"键,led左格显示“1"并闪烁,进入“参数设置"状态。
“参数设置"状态下led的左、中、右三格分别显示参数代号、分隔符和参数值(以面向记录仪前面板方向)。
1.仪器主处理系统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稳定性强,特别适合水电工地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电压波动大、潮湿、烟尘、频繁移动等恶劣工况。
2.该系统可实现灌浆压力的自动调节。计算机根据采集的压力适时数据,自动控制电动调压阀门使管路压力达到***范围,记录员只需设置好灌浆设计压力,整个灌浆过程*由计算机控制 ,数据准确,节省了劳动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灌浆自动化。
3.该系统可同时检测8个灌浆过程,即八台灌浆泵工作,且8个灌浆过程相互不干扰。
4.该系统可同时监测每路灌浆过程的四个参数,即:压力、流量、密度、抬动。抬动观测可自动同时监视128个抬动观测孔。
5.该仪器适合灌浆管路的多种接法和操作,既适合大循环,又适合小循环。
6.该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监测,检测距离可达7公里。
7.计算机采样频率高,每250ms采样一次,不会遗漏极值。
可A4纸打印顶管水泥砂浆灌浆流量计绥化 但因其属隐蔽工程,其施工质量和效果不可能直观地评价,只能借助于分析检查孔资料和分析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来进行评价。过去,这些参数的量测和记录全由人工完成,数据的准确性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灌浆成果的分析。 7、灌浆塞如使用时间较长,须将滑动端拆开清洗,加黄油。 8、灌浆过程中每30min检查一次阻塞压力是否下降,如有下降即时加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现象:灌浆塞上、下端漏水、漏气、阻塞时间短,经常卸压。 原因:上、下端内〝o〞型圈破损。 解决方法:拆开上下段接头,检查〝o〞型圈,更换密封圈。 2. 现象:灌浆塞不回位,形成竹节形。 原因(2):孔口掉块或孔内塌孔掉块将灌浆塞卡死。 解决方法:下灌浆塞前,根据芯样分析,如有塌孔可能,用高压气或水冲孔,将可能掉块的部位冲掉;保护好孔口,严防孔口掉块,尽量在可能掉块的上部卡塞灌浆。 原因(3):灌浆塞下端由于气囊膨胀收缩,下端有20-30㎝死段,浆液沉淀初凝、抱塞、灌浆无法正常回位。 解决方法: 灌浆前,在下端涂抹黄油或套上橡胶护套。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1、在灌浆自动记录仪灌浆开始时,连接好管路系统,将灌浆塞放在与孔径相应的一端封闭的钢管内试灌,检查管路系统是否正常,灌浆塞阻塞效果是否能达到孔内灌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