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峻清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水解酸化的工艺原理与特点

时间:2020/8/20阅读:976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水解酸化的工艺原理与特点

⑴水解池的启动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解、产酸与甲烷菌生长速度的不同。利用水的流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的条件。省去了气体回收部分。

⑵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⑶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因此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⑷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实现污水、污泥同时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⑸池子不需要密闭,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和便于维护。

⑹由于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

此废水的COD浓度为3500mg/L,且可生化性差,单纯依靠好氧生物处理,不仅能耗高、产生大量污泥,而且处理后不能达标。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在好氧生物处理设施前需先把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把难于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污染物水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污染物,水解酸化正好实现了此功能,同时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使之后的好氧生化处理更容易、更*、去除有机物更*。

水解酸化与传统厌氧方法的优缺点

传统的厌氧方法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工艺复杂、投资过大等缺点。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该工艺不存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较慢的甲烷发酵阶段,将系统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其原理是通过水解菌、产酸菌释放的酶促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发生生物催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断链和水溶,微生物则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细胞内生化反应,同时排出各种有机酸。

【峻清环保欢迎随时咨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相关问题,并随时为您解答】

会员登录

X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