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三位,人均占地仅为世界人均的1/3;森林覆盖率约为12.5%(世界平均22%),人均林地1.8亩,在世界排名121位;已利用土地中耕地占有耕地面积7%,居第三位,人均只及世界人均的30%,养活着22%的人口。目前我国的耕地不但占有量少,而且还在逐年下降。 “六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净减耕地700亩,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施行后,情况有所好转,但1991年后又在大幅度减少,土地资源匮乏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我国也是产煤大国,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开采也具相当规模,有大量的矿区土地未加改良;修筑铁路、公路和修浚港湾航道以及其他基本建设,有大量的取土坑及挖出物需要恢复植被;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有许多生土熟化问题;森林火灾、采伐的林地,需要恢复林木,还有相当数量的盐碱地、滩涂地、沙化地等极待土壤改良复垦。
另一方面,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泥,既会造成污染,又可进行综合利用。污泥中所含的有机物是有效的生物能源;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避免板结,干燥污泥还可以作为工程回填土;而污泥中丰富的氮、磷、钾等则是植物和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因此,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与污泥资源化的相结合,必将成为城镇污水污泥的zui终出路。在大多数国家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污泥土地利用和卫生填埋经常是污泥处置的主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污水污泥的土地利用目前应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良土地的近期目的是恢复植被及防止冲刷,长远目标是建立与稳定土壤生态系统。美国EPA认为土地改良作为污泥土地处置的一种,目的是为了获得zui大程度的污泥施用率(可高达220~900Dt/ha.a)。污泥连续的施用到土壤中,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以及不断进行的降解作用、吸附作用、挥发扩散作用、氧化还原、过滤、渗透等物理化学作用中,污泥中的有机物,包括部分有机污染物质被降解,重金属被固定去除,土地起到了处理系统作用。由于大量地、重复地施用污泥,处置场通常用来种植不进入人类食物链的植物,如玉米(用作生产工业酒精、工业原料等),或用来种植草皮及树木已达到防蚀保土和改善环境(生态林)的作用。尽管污泥的土地利用有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污泥中养分等优点,但是,污泥中也含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铜、铝、锌、铬、汞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一般来说,污泥要作土地利用处置必须经无毒无害化处理后(污水处理过程的净化和污泥高温堆肥),否则,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会导致土壤或水体污染。污泥用于土地改良与污泥的农用、污泥的园林绿地施用在污泥泥质的要求上应有所不同,由于土地改良可以为污泥的进一步稳定化、矿化提供较长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污泥中对土壤不利的指标可以适当放宽一些,有利的指标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但污泥土地利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过程是一致的:即污泥中含有对土壤植物有益的多种化学元素、有机成分和营养物质;盐碱地、沙化地、废弃矿场地、建筑废渣场地为污泥中残留的污染物提供一定的稳定化、矿化作用和条件;它们与污泥的矿物组成有较大的相似性;污泥经处理后,具有接近土壤的土力学特性。
3.1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施用污泥的安全主要指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09种,其中83中是金属。比重大于5的称重金属,金属元素与其它元素生成化合物,一般多为硫化物、氯化物或与一氧化碳结合生成的盐类。
大气、水、土壤环境受到自然发生源和人类活动的中金属污染。由于重金属本身的系统毒性,造成的污染是危害极大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通过血脑屏障侵犯神经组织,如铅、汞、砷等金属和类金属中毒;氧化镉、氧化铬、三氧化二砷、氧化硒等引起呼吸系统中毒;砷中毒性胃肠炎近似霍乱,氯化钡、硫酸镉、*、氯化锌、锑盐类等均可引起急性肠胃炎,严重着可发生休克;中毒性肝炎由砷、硒、汞、铍、铝、铊等毒物引起;其他如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均可能遭受重金属入侵而发病;更有甚者,某些重金属的过量吸入,造成致畸、畸胎、致癌、致突变。重金属超量会致病,如钼过量引起的痛风;缺乏也导致疾病,如锌缺乏导致侏儒、皮肤色素沉着,锰缺乏造成骨骼畸形等。但微量元素和某些重金属是人体每日必需的,镉、铬、锌、汞、镍、锰、铅、铜等是人体组织内常见的重金属元素。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