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沪跃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讲介继保护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讲介继保护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继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 流增大。 短路时故障点与源之间的气设备和输线路上的流将由负荷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流。
(2) 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压或相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压越低。
(3) 流与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流与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流与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流与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4)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压与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流和负序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流和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保护。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气量的保护。
当被保护的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zui近的断路器发生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力系统中断开,以zui大限度地减少对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力系统安全供的影响,并满足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
反应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作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作会引起事故的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保护装置允许带一点的延时动作。
继保护装置原理:
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 流与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流与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流与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 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流与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2) 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压或相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压越低。
(3)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压与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