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器具力学性能试验机的操作步骤、使用说明
拉力试验机操作步骤:
1、按下源开关
2, 测试前开启机启动开关。
3, 将开关调到自动(当需要手动时调到手动,)
1、 本机共有十只按键组成,设计在整机的右下方,如图所示:
测试
校准
确认
设置
打印
复位
共三个主菜单分别为 1-测试 2-校准 3-设置。在欢迎界面时才能进入这三个主菜单(↑)(↓)(←)(→)上下键和左右键配合显示屏上的光标可以进行数值更改和菜单选择。数值更改时(←)(→)分别用于将光标向高或低位移动;↑)(↓)用于数值的增减。在菜单选择时,它们用于将光标移动到所选位置处,选择您所要子菜单,按下确认。一层一层进入,完成按确认,退出按复位。
(1)、按下校准键用(↑)(↓)键来改变选项
(2)、按确认 键
六、使 用 说 明:
1、按照试品的测量力值选用适合的感器,感器3KN为0—3KN适用于检测安全腰带、脚扣、梯子等登高工具。感嚣20KN为0—20(30,50,100)KN,适用检测双钩,钢丝绳索等起重工具。
注意:测试时选择的菜单(感器型号)必须与所用的感器相对应。
2、按附录图*的测试方法将被试品与感器、液压等装置连接好,试验之前确认感器处于非受力状态, (即静止状态,否则显示屏将有输出显示)。
3、在未加力之前,接通源,至显示屏上出现开机欢迎画面。
-*为Ⅲ表示: 立式 , Ⅱ 表示: 卧式
-**为20表示20KN ( 30表示30KN、50表示50KN、100表示100KN)
主菜单下面的子菜单具体操作:
(1)按校准键进入标准下拉(菜单1),用(↑)(↓)移动光标选择项目后,按确认进下一级菜单。
当光标选择(拉压感器零点 或 安全帽感器零点)时,按确认,跳出菜单1-1,确认后退到菜单1(此功能为修正感器零点漂移,当测试时还未加力就出现数值,此时需校准一下,正常情况下不用此功能,E1(2)为一个随机数。)
如光标选择(拉压感器满度或安全帽感器满度)时,按确认,跳出菜单1-2, 用(↑)(↓)修改其值,用(←)(→)键修改所在位 确认后退到菜单1, (此功能为修正感器不准(出厂为1.000)确定后,按复位键跳进此菜单。
如光标选择(系统时间)时,按确认,跳出菜单1-2, 用(↑)(↓)修改其值,用(←)(→)键修改所在位确认后退到菜单1,完成后按复位键退出。
注:加*处 除选择(拉压感器零点 或 安全帽感器零点)显示一个随机数,加*处的值都可以修改 并且在加*处显示出设置值。
(2)按设置键进入一级菜单,用(↑)(↓)选择感器,和加力方式(注意:根据被试品选择拉力或压力,如安全带选用拉力,脚扣选用压力),此一级
菜单下(↑)(↓)当光标移动一周后,加力方式,就会变化一次并在屏幕上
显示出来,本加力方式自动保存不设有二级菜单(如果您只需选加力方式,就采用上述步骤,按复位退出),当需设置感器的时间、力值时,用(↑)(↓)选择
感器,光标移到所在位置,按确定键进入所需测试项目的设置,按确认,修改其保持时间、力值,确认后跳出(↑)(↓)修改其值,用(←)(→)键修改所在位 确认后退到菜单2,此时设置完成。按复位键到主界面。
(修改方法同校准,具体功能不再描述)
(3)进行测试按测试键,用(↑)(↓)选择感器,光标移到所在位置,按确定键进入所需测试项目,用(↑)(↓)选择测试项目,光标移到所在位置,按确定键进入所需测试。
(对您所设置的指标进行测试,测试选项的名称和标准力和时间与设置选项中的一一对应,读取设置中的值的并加以控制)测试开始,当前力大于测定值时,开始计时当达到试验目的时间后,结束,液压缸回位,按打印键输出检验报告。退出按复位。重复测试,按照(3)操作。*注意测试时所菜单选择的感器必须和使用的感器对应。
菜单结构图说明
4.1开机欢迎使用画面。
感器20KN
1#大腰带
感器 100KN 2#小腰带
测试 3#脚扣
共同测量 4#升降板
1#安全帽冲击 5#安全腰绳
安全帽 6#枞木梯
2#安全帽穿刺 7#其它
名称:
感器20KN 同上 标准力: 1#
时间: 2#
名称: 3#
设置 感器100KN 同上 标准力: 4#
时间: 5#
6#
加力方式:拉力 7#
加力方式:压力
拉压感器零点
安全帽感器零点
校准 拉压感器满度
安全帽感满度
系统时间
4.2 当需要同时测量两个受力点情况时,感器I、Ⅱ应同时接入,即出现共测量的画面3,此时画面显示两只杆器受力值,但不进行计时, (在使用共同测量时两个感器未加力之前机器有一个自动校零过程,此时杆器处于静止状态。即不受力状态。当只用一个感器时,请不要使用共同测量画面。)
5、本机设有自动计时路(zui长计时为30分钟),当试品加力至标准值时开始记时,到5分钟时,发出间断“滴滴”声。若在加力过程中间,受力减小,当小于标准值1%时,这时蜂鸣器一直在叫,自动补力,这时应在30秒内将力补上,计时路继续计时,反之,大于30秒还未补上力,机器将。 (腰带加力时可100mm/min拉伸速度进行)
6、本机设计的蜂鸣提示路:开机为短声“滴”达到标准力值时为长音“滴”,试品在规定的受力状态下,且保持到标准时间,蜂鸣器出间断“嘀”声,提示试验结束。若试品在测试过程中未达到标准受力值或时间,打印机不打印报告。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在试验完成后,请检查试品外观有无损伤或变形,若外形完好,再启动打印合格,因为本机不能对试品受力后的外观检查,这一点请操作者注意。
7、感器用户不得随意配置。
请注意:
(1)、本机为自动加力,加力时请在试品与感器之间连接好保险钢丝绳,以防试品损坏,受力钢丝绳会弹出伤人,需要加力人员将前防护门关闭即可安全保护意外发生,并随时注意试品的受力情况,无关人员不得靠近。
(2)、感器的加载方向与其主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开机测量前,感器应在非加载状态。
(3)、面板上输入I插座(小插头座)接300Kg拉力感器或接入2000Kg(按吨位定)拉力感器。输入Ⅱ插座(大插座)接入2000Kg安全帽感器,在程序菜单上,300Kg拉力感器对应于感器3KN,其它拉力感器对应于感器的吨位。
输入插座的接线排列
(4)、输入插头的接线请参见厂家出厂报告为准(一般为黑线感器输出正,白线感器输出负,绿线感器输入负,红线感器输入正。)
相关国家规程
分类
名称
试验静拉力
(N)
试验周期
载荷时间
(min)
说明
登高
工具
安全带
围杆带
2205
1年
5
牛皮带试
验周期为
半年
围杆绳
2205
5
护腰带
1470
5
安全绳
2205
5
升降板
2205
半年
5
脚扣
1176
1年
5
竹(木)梯
1165
半年
5
起重
工具
白棕绳
1年
5
钢丝绳
1年
10
铁链
1年
10
葫芦及滑车
1年
10
扒杆
1年
10
夹头及卡
1年
10
吊钓
1年
10
绞磨
1年
10
七、安全帽试验使用:
(一)安全帽试验台安装
冲击吸收性能试验安装示意图
1- 铁板基座
4- 头模
7- 手把(Ⅲ型已实现自动)
10- 立柱
2- 底座
5- 安全帽
8- 挂锤横杆
11- 感器导向装置
3- 安全帽感器
6- 钢锤
9- 立柱圆球
12-(Ⅲ型配有安全防护栏)
基座由不小于50kg的铸铁构成,将头模、力感器装置及底座垂直安放在基座上,力感器装置安装在头模与底座之间,帽衬调至适当位置后,将一顶完好的安全帽戴到头模上。先后装上试验台立柱、挂锤横杆,并拧紧横杆螺母。
务必做到: 1、钢锤必须挂牢,当心砸伤
2、钢锤重心应与头模中心线和感器敏感轴重合
3、钢锤的底面至安全帽顶的冲击距离为1m
耐穿刺性能试验安装仅用钢锥代替钢锤,其余相同(接触回路线路已接好)
(二)试验方法
1、冲击吸收性能试验
(1)将安全帽试验感器与安全帽测试仪感器接口相接
(2)在未试验前接通源,当显示屏上出现开机“欢迎您使用本公司产品!”画面后,先后按测试键,用方向键(↑)(↓)移动光标到“安全帽”后按确认键,出现“1#安全帽冲击” “2#安全帽穿刺”字样,用方向键(↑)(↓)移动光标选择 再按确认键便进入相应的测试状态,出现“滴、滴”声便可落锤测试,(听声后5秒内需完成锤头冲击),并在数秒后显示冲击数据,如该冲击力小于4.900KN,则试验通过。如需打印便按打印键打印出测试报告。复位退出。当再做下一只安全帽时按测试健开始重复以上步骤即可。
2、耐穿刺性能试验
将一顶完好的安全帽放在头模上,安全帽衬垫与头模间接触装置的一个极,是由铜片制成,如钢锥与该极相接触,可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在未试验前接通源,当显示屏上出现开机“欢迎您!”画面后,先按测试键,用方向键(↑)(↓)移动光标到“安全帽”后按确认键,出现“1#安全帽冲击” “2#安全帽穿刺”字样,悬挂冲击锤(或穿刺锤)。用方向键(↑)(↓)移动光标选择 再按确认键便进入相应的测试状态,出现“滴、滴”声便可落锤测试,钢锥从1m高度落下穿刺安全帽顶中心100mm范围内,(听声后5秒内需完成锤头冲击),并在数秒后显示是否穿刺,未穿刺则试验通过。,穿刺自动保存,打印报告。复位退出。当再做下一只安全帽时按测试健开始重复以上步骤即可
(三)安全帽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周期
要求
说明
1
冲击性能试验
按规定期限
冲击力小于4900N
制造之日起,柳条帽≤2年,
塑料帽≤2.5年,玻璃钢帽≤3.5年
2
耐穿刺性能试验
同上
钢锥不接触头模表面
尊敬的客户:
感谢您关注我们的产品,本公司除了有此产品介绍以外,还有变压器参数测试仪,变压器容量测试仪,耐压测试仪,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等等的介绍,您如果对我们的产品有兴趣,咨询。谢谢!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