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中小型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阅读:345 发布时间:2020-8-10中小型医疗废水处理装置-中研基业
医疗废水主要来源于门诊、病房、化验室、制剂、手术室、注射室、洗衣房等医院排出的污水。不同部门科室产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各不相同,如传染病房废水,放射性废水、生活污水和重金属废水等。其主要含有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水中含有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在环境中具有适应力,有的甚至在污水中存活时间还较长,若这种污水直接排放,将会污染受纳水体,当人们接触或食用被其污染的水、蔬菜和其他食物时,就会引起疾病传播。
医疗废水水质特点
医疗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酸、碱、BOD、COD、表面活性剂和病原性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
一、中小型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方法
一级强化处理
对于综合医院(不带传染病房)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医院污水经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适用于处理出水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
二级处理工艺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医院污水通过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好氧池出水进入接触池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和粪便宜分别收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预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后进入调节池,病人的粪便应先独立消毒后,通过下水道进入化粪池或单独处理。各构筑物须在密闭的环境中运行,通过统一的通风系统进行换气,废气通过消毒后排放,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系统。
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入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二、医疗废水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1、工艺过程描述
医疗污水经生活污水调节池均质均量后,由池内的泵提升至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内,经接触氧化,再经二次沉淀、消毒(消毒池停留时间为30分钟)。处理达标后自流排入污水池,再经过污水池内提升泵排放至排水管道。
2、性能参数
1)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装置供货商应确定装置所包括的粗格栅、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 污泥池、污水池、细格栅均设置在若干个箱体内,箱体间用钢管道或直接开口连接。箱体及各部件、管 道防腐采用可靠的防腐工艺。
2)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不应超过规定值。
三、医疗废水消毒可采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1、含氯消毒剂消毒
a)含氯消毒剂消毒系统应参照GB50014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应根据设计处理工艺流程,按不利情况进行组合,校核实际接触时间,以满足设计要求。
b)接触消毒池的容积应满足接触时间和污泥沉积的要求。传染病医院污水接触消毒时间不宜小于1.5 h,非传染病医院污水接触消毒时间不宜小于1.0 h。
c)医院污水消毒可采用连续式消毒或间歇式消毒方式。
2、臭氧消毒
a)传染病医院污水应优先采用臭氧消毒,处理出水再生回用或排入地表水体时应首臭氧消毒。
b)在选择臭氧发生器时,应按污水水质及处理工艺确定臭氧投加量,根据臭氧投加量和单位时间处理水量计算臭氧使用量,按每小时使用臭氧量选择臭氧发生器台数及型号。
c)采用臭氧消毒,-级强化处理出水投加量为30~ 50 mg/L, 接触时间不小于30 min; 二级处理出水投加量为10~20mg/L,接触时间5~15min;同时大肠菌群去除率不得低于9999%。
d)应选择气水混合效果好的臭氧进气装置。臭氧与污水接触方式宜采用鼓泡法。
3、紫外线消毒
a)当二级处理出水254nmm紫外线透射率不小于60%、悬浮物浓度小于20mg/L时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如排入有特殊要求的水域)也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b)当水中悬浮物浓度<20 mg/L,推荐的照射剂量为60 mJ/cm,照射接触时间应大于10s或由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