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国内污水处理初见成效 行业将面临深度整合
阅读:711 发布时间:2018-11-2
国内污水处理初见成效 行业将面临深度整合
先,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升。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共计2327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48亿立方米/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269.39亿立方米;同期,36个重点城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共计570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0.65亿立方米/日,累计处理污水量101.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在城市污水处理率方面,2016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3.44%;据测算,2017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95%。
从全国范围来看,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6年地表水1940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点位)中,I类、II类、III类、IV类、V类和劣V类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与2016年相比,II类上升7.1个百分点、IV类下降4.1个百分点,水质略有提升。
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1617个国考断面中,I类34个,占2.1%,II类676个,占41.8%,III类441个,占27.3%,IV类217个,占13.4%,V类102个,占6.3%,劣V类147个,占9.1%。其中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和珠江流域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水质情况整体改善,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海河流域,V类占8.7%,劣V类占41.0%,流域内工业发达、污染源密集、人口密度高,水资源短缺,污水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城市污水处理2020年运营市场空间有望达千亿。目前污水排放标准过低,提标是终路径。目前按照“水十条”所设计的标准,全面完成一级A排放后,污水水质依然大幅低于IV类水体的标准。而IV水体基本不具备生物活性。长远看来,我们认为所谓敏感地区超一级水质的要求一定会铺开执行,提标是污水处理的终路径。以2014年底,全国污水处理能力约1.57亿立方米/日为基础,未来处理能力每年增速8%估算,每日吨污水处理能力的建设成本1000元计算,每吨水污水处理结算价1元计算,第三方运营比例提升20%,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运营市场空间可达1000亿元,其中第三方运营市场空间480亿元。
城市供水市场进入成熟期,2020年市场空间千亿级。城市供水市场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我们预计,2017-2020年供水总量将延续每年3%左右的稳定增速。根据智研咨询《城市供水报告》,目前我国城市供水运营市场空间已稳定在千亿级,17-20年,按每年3%的增速测算的话,我们预计运营市场空间可达2500亿。行业也有望进一步整合,大型央企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