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生活废水处理设备怎么培养菌种
阅读:969 发布时间:2020-6-29生活废水处理设备怎么培养菌种
菌种的培养,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为达到污水中污染物质降解的目的,遴选、培养、组合针对污水特别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为专门的污水处理菌种,是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的几种方式之一。
菌种源自于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驯化,终回归大自然,担任修复水体氮循环的使命,符合无毒、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的原则。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质、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学混凝、助凝的过程。
代的生物处理技术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发性细菌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使水体恢复氮循环的自净能力,由于菌种不全或数量不足,已经应付不了现代化高浓度与高复杂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处理技术则是利用专业的微生物菌剂结合好氧、缺氧、厌氧等各种手段与设施来处理特定污水,由于环境适应能力与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决污水中的高复杂污染成分与顽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处理菌技术是新一代的复合性微生物菌群,结合污水处理菌微生物研发经验与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术,遴选萃取多种微生物中对水体污染物具有降解性的菌种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经过严格的筛选与驯化,再运用配方将多种微生物构成生物链,终驯养成为专治复杂污水的复合菌群,使能处理各种高难度的废水。
扩展资料: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处理菌种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将有机污染物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转化为污水处理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养分进行繁殖,其过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质,达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种处理法称为好氧性处理,利用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厌氧性污水处理微生物是在没有溶氧的环境下将硝酸盐还原(利用硝酸盐中的氧),进行脱氮反应,使其产生氮气,此种方广泛运用于含有氮气的废水处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厌氧性微生物)常用于厌氧微生物污水处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应。
硝化反硝化复合菌种:具备硝化和反硝化双重作用的复合菌种,在污水处理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单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种越来越难达成菌种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数企业对污此的掌握也并非准确,造成大量菌种资源浪费或不足,难以达成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复合菌种可根据水质情况自我扩繁,达到菌种平衡,让污水处理工作更简单、高效。
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生活污水厂的培菌过程较为简单,而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培菌有一定的难度,污泥驯化的时间也较长,一般来说对于工业污水,我们常采用干污泥培菌法,就是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取脱水后的干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脱水时不能加药)作为菌种源进行培菌。为了让菌种能尽快地适应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好选用同类型的、或相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中脱水后的干污泥作为菌种源。
如采用干污泥培菌法,则我们必须保证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在3g/L左右,即3Kg/m3,由于干污泥的含水率在80%,因此至少应向曝气池内投加干污泥的量为15Kg/m3,即100m3的池子中应投加干污泥1.5吨左右。
如采用干污泥培菌法,先在曝气池内放满清水或河水,并进行曝气,同时把准备好的干污泥慢慢投入曝气池内,全部投入后继续曝气2-4小时,曝气结束后静止2小时后放掉上清液,如此过程可重复2-3次,直至静沉后的上清液清澈透明,不混浊,这一过程称为污泥洗涤、污泥活化或污泥挂膜,污泥活化后,再用有营养的水或低浓度的废水开始进行驯化。
生化培菌的周期取决于废水的水温和水质。水温高于15℃以上时,培菌的过程较快,水温低于15℃以下时则污泥驯化时间较长,因此污泥的培养驯化应尽量选择在5-11月期间(长江流域)进行。就废水的水质而言,无毒无害、易生物降解的废水,其生化培菌的时间一般在10-20天,而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废水,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约需30-60天,甚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