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加工厂污水处理设备技术
阅读:624 发布时间:2020-12-9加工厂污水处理设备技术
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温。
2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其处理效果优于*混合式或二级串联*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使用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模,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段,产泥量少,仅需三个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外运)。
4、该地理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规高空排气,另配有土壤脱臭措施。
5、整个设备处理系统配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使用方法:
1、能够处理生活系统综合性废水及其相类似的有机水.
2、采用碳钢防腐、不锈钢、玻璃钢结构,具有耐腐蚀、抗老化等优良特性,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
3、全套装置施工简单、操作容易,所有机械设备均为自动化控制,全部装置可设置于地表以下。
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污水处理,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污水处理,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污水处理,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污水处理(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污水处理,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前期准备阶段物料准备污泥准备,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碳源培养前的准备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 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 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磷源、氮源的准备,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 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于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调试无污水进入,池内污水流动性较差,为提高接种速度,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因此,对 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输送系统,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调试效率是必需的,根据经验,物料化制池宜设于地下,池内设空气搅拌装置,池容积一般在20~30m3,池内分二区,一区为化制区,该区需设置物料化制及初级垃圾清理装置,二区为输送取,设置潜水泵或液下泵,同时在泵周围设置垃圾同以防泵发生堵塞,输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软管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投加料点位置,物料化制旁设置一个消火栓或供水管,用于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时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