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盛邦管道集团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钢套钢保温管,钢套钢直埋保温管,聚氨酯保温管,预制直埋保温管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 蒸汽地埋管设计开发中几个关键技术的思考与探讨

公司信息

人:
赵志浩
址:
河北沧州盐山正港工业区正港路南
编:
062550
铺:
https://www.hbzhan.com/st598173/
给他留言

蒸汽地埋管设计开发中几个关键技术的思考与探讨

2019-7-24  阅读(431)

蒸汽地埋管设计开发中几个关键技术的思考与探讨

一、直埋蒸汽管道技术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直埋蒸汽管道市场需求愈来愈大,而且有迅猛发展之势。这种局面的出现, 主要由以下原因促成:

  A、我国推广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三联供等节能、环保政策的需要;

  B、现代文明城镇建设的加速和对节能、环保的高要求;

  C、国家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供热范围由严寒的三北地区(即华北、东北 、西北)向广阔的冬寒夏热的过渡地区扩展的需求。

1.1、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为适应直埋蒸汽管道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近几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生产厂家在直 埋蒸汽管道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长足进步。保温结构型式和选用材料之多样化,工程实践规模之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相比。笔者 曾多次和德国布鲁格、意大利索克萨姆以及美国等多家公司交流,他们一般大管径Φ500m m,用量也不大,而目前我国山东济南、河北石家庄、陕西西安、辽宁大连、河南、江浙等 地区所采用的直埋蒸汽管道已超过Φ500mm,有的已达Φ900mm。保温结构型式有内滑动、外 滑动,选用的耐高保温材料有微孔硅酸钙、玻璃棉管壳、热压珍珠岩、硅珠保温材料、复合硅酸盐等。保温结构型式、选用保温材料种类很多。因此在直埋蒸汽管道开发和应用领域, 我国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

1.2、一方面肯定研究、开发方面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蒸 汽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在研究、设计、生产、材料、检测等方面,尚存在着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诸多问题,距这项技术的完善还有很大距离。笔者通过对南、北方一些工程事故调研 发现,由于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开发,设计计算不确,产品粗制滥造,施工马虎从事,运行违规操作等,造成部分蒸汽管道直埋不久便出现跑、冒、漏、伤带病运行问题, 遗患于后,危及安全生产。在此种情况下,应冷静、客观地对以往的实践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研究、总结,继而加强科研力度,以促进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二、对直埋蒸汽管道几个关键技术的思考与探讨
  蒸汽管道直埋技术是一项涉及热力学、材料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以及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防腐、电化学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而且投入生产后是动态运行,所以蒸汽管道直埋敷设与热水管道直埋敷设相比较,技术复杂的多。据有关专家总结,直埋蒸汽管道通常 有三大系统,十三个结点处理,每一项处理不当,就会立即或即将造成工程事故,隐患性很大。篇幅所限,不能展开讨论,下面仅对几个关键技术提几点参考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2.1、关于保温结构计算

  2.1.1、蒸汽管道直埋敷设与架空、地沟敷设传热状态不同,架空敷设是向无限空间传热,地沟敷设是热介质通过保温材料、流动空气层、沟壁等以不同传热状态向周围土壤传热 ,而直埋敷设,简化讲热介质是向周围土壤按一维稳态传热,土壤可视为保温结构一部分。以目前国内常用的内滑动式复合结构蒸汽保温管为例,计算过程中首先应划定三个界面温度。

  无机保温材料与有机保温材料接触处可视为界面,外保护层与土壤接触处视为第二 界面,地表与空气接触面视为第三界面。计算时应先控制三个界面温度,界面温度控制在有机材料耐温能力以下;第二界面温度应控制保护层的防腐、防水及机械性能不遭受大幅 度衰减或破坏;第三界面温度则控制不会因界面温度升高而使得管道周围土壤热阻值提高,从而造成、二界面温度升高破坏保温结构。所以在保温结构计算过程中,应校核当地极 高、极低环境温度的影响,必要时应适当调整保温结构各层保温材料的厚度,以确保保温结构安全。同时,计算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按架空管道保温结构或按<通则>中公式进行计算,而应结合节能50%,管网输送效率提高到大于90%的要求(直埋蒸汽管道保温结构研究与计 ,《区域供热》2001年第1期)。

  2.1.2、保温计算中,对土壤、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选取不能草率,这两个系数的选取正确与否,往往影响保温效果和管道运行安全性。

  土壤的导热系数在0.52.5w/m.k之间,跨度很大,其大小与土壤种类、含水量大小、 化学成分、埋设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工程设计时应坚持实测当地土壤导热系数或求助当地地质部门提供资料,认真确定土壤导热系数值。如果只根据无资料可查时取1.5w/m.k” 确定土壤导热系数不是科学的,因为不能确切反映管道所处的土壤实际情况,造成计算结果 误差很大。例如南方高水位地区和西部干燥地区的土壤导热系数值相差成倍,那么保温结构计算结果也会差异很大,如果草率计算,会造成管道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破坏管道保护层 或不经济。所以,应使用当地实测土壤导热系数值来计算。石家庄供热指挥部等单位坚持实测导热系数的做法是科学态度。

  对各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能简单以厂家提供的单体数值为准,而应搞清楚该数值 是在何种温度,何种条件,哪一级检测部门测定的,有否导热系数方程式。然后尽量参照行业标准确定的导热方程式来选取、确定导热系数。例如微孔硅酸钙,笔者见过几个厂家标出 的导热系数都不同,这时应凭据标准GB/T106991998<硅酸钙绝热制品>相关条文选取, 送样检测后确定导热系数。

2.2、保温结构型式选择应因地制宜

  由于蒸汽管道介质温度高,保温结构不可能做成像直埋热水管道那样三位一体,需 要做成脱开式,即工作钢管与保温层或外护层脱开。

  2.2.1、国外基本是采用钢外护层

  德国、美国采用外滑动式,即绑缚着保温材料的工作钢管在钢外护层内滑动。只有意大利萨克

2.2.2、我国对于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摸索前进的,在摸索保温结构型式过程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外护层:

  阶段:采用塑套钢,型式,即外护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工程实践发现,聚乙烯耐温能力太差,当局部热流外泄,很容易造成外护层蠕变、鼓胀破坏,聚乙烯做外护层不适用于蒸汽管道,目前已成为共识。

  第二阶段:采用玻璃钢做外护层,而温能力大大强于聚乙烯,加工工艺由于是采用缠挠式,与采用聚乙烯管做保护层需要穿管比较,可以克服偏心,质量有保证。但由于对玻璃钢制造工艺机理了解不透,采用了简陋方式,同时,玻璃钢外护层标准当时还没有颁布。制造的玻璃钢外护层质量低下,运输、安装过程中再违规操作,出现局部开裂破坏,动摇了采用玻璃外护层的信心。

  第三阶段:仿照国外采用钢外护层,即钢地沟型式。由于国情所限,*仿照国外,使用单位经济难以承受,制造企业只能简易从事,但它的优势是前二年、三年不易发现问题,于制造商保一个运行循环有利,所以近期这种型式较为走火。不过建立开发、使用单位应冷静考虑遗患未来问题,如防腐、电化学、检修等问题。关于此问题还要详细探讨。

  保温层:

  阶段:主要采用岩棉、复合硅酸盐毡与聚氨酯泡沫复合。工程事故教训说明上述两种材料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遇潮板结变形,二是支撑力不够,特别较大管径保温管,很容易被埋土压扁破坏,现在已基本不再用。

  第二阶段:采用微孔硅酸钙瓦与聚氨酯泡沫复合。由于硅酸钙瓦之间有缝隙,当管道运行后容易裂缝,造成局部热流外泄,破坏有机保温层和保护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未能保证热流不外泄问题。

  第三阶段:多极化,百花争艳,硅酸钙、高密度玻璃棉管壳、硅珠复合材料等,现在正在通过实践检验。

  2.2.3、通过上面叙述,说明蒸汽管道结构型式在摸索过程中,广大供热科技人员和开发商,确实注入了大量心血,但是,究竟哪一种结构型式为*呢?笔者认为,目前还不是肯定哪一种结构型式为*的时候。应当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继续深入研究、实践、总结。现在标准所正组织部分科技人员编写。文件中蒸汽管道技术条件,只提出要求,并没有肯定结构型式。这很好,给今后深入研究、开发留有空间,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很大,不能简单地像国外一些国家采用一种模式。笔者通过近二年对南方、沿海、西部等地区调研认为,我国发展蒸汽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在考虑我国经济条件情况下,应因地制宜。例如南方主要矛盾是防水问题,沿海地区不仅有防水问题,更关键是防止氯、硫氧化物腐蚀问题,而西部地区突出土壤热阻问题。

  沿海地区采用钢套钢型式,外护层防腐解决困难,而采用按标准制造的玻璃钢外护层既能防水更能防腐,而城市主要街道地区敷设的管道和由电厂通过野外向城区输送蒸汽的管道又不宜同等对待。前者要求严格些,后者则可简易些。西部地区干旱,地下水位低,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土壤热阻值等问题,因此,保温层采用廉价的材料,例如硅珠复合材料(硅珠与粉煤灰复合)。而外护层也不一定采用价高的钢外护层,所以,不同地区当选用蒸汽保温结构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经济以及介质温度高低、管径大小等,全面、认真地进行经济、技术比较,论证后确定方案,不能盲目草率仿照其它地区。

  2.3、对外滑动钢套钢结构型式的探讨

  目前,国内采用的外滑动式钢套钢结构型式(钢地沟)基本上是仿照国外直埋蒸汽管道型式,供热行业为了实现跨跃发展,需要引进*技术。但应该认真学习、吸收、消化后再为我所用,而不能简单地根据国外产品商业广告说明书,看图识字照猫画虎。笔者通过与国外公司交流和国内采用外滑动式钢套钢直埋蒸汽管道工程调研发现,下列几个问题共同探讨。

 蒸汽地埋管设计开发中几个关键技术的思考与探讨

 2.3.1、外套钢管的防腐问题:国外对外套钢管防腐极为重视,要求严格,他们对钢套管内外侧防腐都有措施。欧洲如德国,钢套管外侧是采用涂刷防腐材料后再缠HDPE,耐击强度要求达到20000V以上(BULUC公司21000V),内侧面则采用抽成真空(设真空泵房保持),衰减腐蚀条件;美国则是在钢套管外侧面喷涂2030mm厚聚氨脂绝缘层后再喷涂2mm左右玻璃纤维树脂(玻璃钢),类似我国采用玻璃钢做外护层的热水预制保温管,内侧面是采用抽真空或喷涂刷陶瓷防腐材料,外侧防腐层耐击穿强度也要求达到20000V以上。国内目前钢套管外侧面只采用涂刷富锌、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据测试耐击穿能力只有5000V左右,钢套管内侧面防腐一般就不考虑了,而钢套管内侧面由于处于高湿热条件下,又有空气,会加速钢套管内侧面的腐蚀速度。国内目前有个别厂家已经注意到上述问题。对钢套管外侧面已开始采用类似美国的方法,但钢套管内侧面尚未加强防腐措施。因此,目前国内对钢套管的防腐措施,特别是在高水位地区,能否保证钢套管达到标准界定的蒸汽管道寿命大于20年,尚需我们拿出有利的科学依据。应提醒:埋入地下的蒸汽管道三年五载不出问题,并不等于20年没问题!因此,建议国内同行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拿出既适合国情,又保证外套钢管寿命的科研成果。

  2.3.2、钢套管椭圆化变形带来的麻烦和解决方法,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常规壁厚的钢管当直径超700mm,会因椭圆效应产生椭圆变形,使得力学计算复杂化。当介质温度超过300℃,一般DN>400mm的工作管,钢套管直径就有可能超过700mm,钢套管椭圆变形就会产生。埋地钢套管椭圆化变形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A、钢套管上面作用的垂直荷载,包括随埋深增加而加大的土壤荷载和随埋深增大而减小的车辆等活荷载;B、钢管的截面参数,在相同的垂直荷载作用下,钢管半径越大,椭圆化变形越大,管壁越厚,椭圆化变形越小。

  钢套管椭圆化变形,如超过一定限值,会造成局部失稳破坏,即使没有达到失稳破坏程度,如果预留缝隙与计算变形不符,滑动支架变形、卡腿、断腿必定会发生,造成管道系统破坏。

  为了控制因椭圆化变形造成管道破坏,在进行外滑动钢套结构型式设计、生产时,应按有关规范,认真计算,将椭圆化变形率控制在3%以内,同时,滑动支架与钢管内壁间隙应与之适应。关于计算方法及公式,将另文介绍。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对比框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