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山东蓓德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浅析影响斜管沉淀池稳定因素

技术文章

浅析影响斜管沉淀池稳定因素

阅读:1005          发布时间:2019-6-22

蓓德小编针对斜管沉淀池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矾花粒径小、沉后水的平均浊度较高且不稳定、沉淀池末端矶花上翻的现象,经过观测分析比较,进行混合器、反应池和沉淀池的结构改造,利用自动投药控制技术,加强排泥,统筹管理,降低沉后水浊度,提高斜管沉淀池运行的稳定性。

斜管沉淀池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矾花粒径小、沉后水的平均浊度较高且不稳定、沉淀池末端矾花上翻现象。经过现场观测、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原因如下:

1静态管道混合器的运行效果受水量的限制。混合是絮凝的基础,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必须快速均匀。管式混合就是将药剂直接投入管中借助水的流速进行混合。一旦原水流量发生变化,其水头损失将按流量的平方关系相应改变,水量大时,水头损失猛增,水量小时,水头损失下降,明显影响混合效果,导致沉后水的浊度不稳定。

2混凝剂投加量的控制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是为了使水中胶体杂质脱稳,使之利于后续沉淀,原水量、悬浮物含量、混凝剂浓度都会影响投加的效果。投加控制技术是净化处理的重要环节,控制不好,既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又浪费药剂。在混凝剂投加时,该厂为人工操作,先参考经验初投,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加药量,但是形成的矾花有时密实有时松散,有时矾花在反应池中部就往下沉降,有时在沉淀池进口泥水尚未分离,沉淀效果不好,员工亦很难操作。

3集水槽出水不均匀

沉淀池内集水槽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沉淀出水经50mm?0mm的方孔流入集水槽,因施工误差,方孔的底边不在同一水平高度,引起沉淀池出水不均匀,集水槽槽前、槽后的浊度相差20%,总集水浊度也比槽前浊度增加40%,影响了沉后水的浊度。

4沉后水的浊度对积泥深度的变化也很敏感。由于排泥盲区的存在,在清洗沉淀池时,可以发现池两侧及两端堆积有淤泥,排泥区靠排泥立管一侧的积泥少于另一侧,检测数据也显示相应的上层清水区的浊度也是靠排泥立管一侧的低一些。积泥区积泥较多,水流会冲击底泥;水量增加引起的速度梯度会击碎已生成的絮体,使矾花上扬;斜管内积泥较多,过水断面减少,流速增大,斜向上流的水会顶托起正在下沉或已经下沉的矾花,这三方面会叠加影响沉后水的浊度。因此,及时排泥是沉淀池运转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影响沉淀池出水浊度的除净水构筑物本身的结构特征、原水水质和混凝剂投加量外,在设计和运行中还有以下几个因素需要加以注意:

1靠水力混合的混合器应尽量按设计负荷运行,保证水流速度,确保水头损失,使原水在管道混合器中剧烈紊动、充分碰撞。

2絮凝池出水穿孔墙的过孔流速要足够小,配水区的起端流速要低一些,减少水流的速度梯度,避免已形成的矾花被破碎。

3加强斜管沉淀池的排泥控制,在斜管沉淀池内相关部位设置泥位测定装置,加强监控;在排泥盲区增设小型排泥设备如潜污泵,适时排泥;并定期清除斜管表面的积泥。

4絮凝反应池及整流缓冲区也要适时排泥,将沉积的泥及时排出。

斜管沉淀池通过置于沉淀池中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为60?)的管状组件(断面为矩形或六角形),增加沉淀面积,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使经过投药、混合、絮凝后形成的粗大的絮凝体在斜管底部沉淀,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再通过排泥设施将泥排出。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局限性,颗粒沉淀距离缩短,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在斜管内仅停留4~8分钟,使得斜管沉淀池运行不够稳定、对原水水质水量适应性较差。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