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超低排放管束除雾器的实际应用效果
阅读:1159 发布时间:2020-9-22管束除雾器是近年来广泛用于脱硫塔除尘的环保设备,在市场5,6年的沉淀积累,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在工程案例中的运行也很稳定,出口监测符合设计规定值,管束除雾器以投入成本低,安装简便,后期维护方便等优势渐渐地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管束除雾器的原理:烟气在管束除雾器装置中的运动无需动力,*是烟气本身的动力运动,烟气直线向上运动,垂直进入筒体之后,由原来的直线运动路线改成离心运动,沿筒壁做螺旋运动,液滴的相互碰撞,接触的同时融合成较大粒径雾粒,由于雾粒相对密度大于气体的尘粒,在离心力的影响下旋转中液滴碰到筒壁,并在筒壁形成一定厚度的液膜,尘粒在筒内也是运动的状态,接触到筒壁的液膜,便失去了惯性力,被捕获,从而实现气液分离,达到除尘除雾的目的。烟气在管束除雾器筒内的过程便是汇聚、捕悉和汇集湮灭的过程。烟气旋转,气流和颗粒运动是十分复杂的,离心回旋,紊流扩散,边界层分离等等过程。
管束除雾器的原理是设计的初衷,管束内部构造是实现结果的重要条件,若需要处理的烟气量大,含尘量比较高的工况时,采用三级旋流板,远远不能达到处理效果,还会将与液膜中的浆液固体颗粒物一同被烟气二次携带排到大气中。导致捕获不*,反而出现“脱硫烟囱雨”或是出口粉尘不达标的现象。故而要增加旋流板的级数,才能使烟气充分在管束筒体充分运动,从而使碰撞的机会增加,烟尘粒子捕获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管束除雾器高度相应增加,级数不够不能达到烟气处理值,级数过多造成成本预算增加(安装,生产,托盘强度,后期维护甚至塔高)。所以说一个项目中的管束是需要设计的,不是一概而论的产品,参考项目的各个参数,经过系统的分析才能合理的设计,安装后才能发挥出很大的优势,不能达标的产品对企业来书无一用处,既增加成本,也增加工作量,更换还会延误工期,导致不能正常开塔。还要考虑烟气负荷、在气流量超过或低于设计值时对捕集效率的影响如何,同样还要掌握含尘浓度不稳定或连续地高于设计值时将如何进行操作。
管束式除尘器针对我国燃煤脱硫装置前、后烟气特性,工业实验结果中进口尘30mg,应用管束除雾器后烟尘排放低于10mg/立方米,甚至达到5mg/立方米及以下标准,远低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此同时,抑制“石膏雨”方面,烟气收水率约30%,雾滴去除效率高于70%,有效降低了烟气中的水分含量并且去除了烟气中的大部分雾滴;节能方面,对细微颗粒物及雾滴的深度净化效果,可以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效益,在具有投资少、占地小、低能耗、运行可靠等特点的同时,可以大大改善周边的空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