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维核心的要求是消毒*,确保检测污水站出水无*后再污水排放,以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消毒系统采用银江环保KtLS系列产品,操作简单。判断消毒程度的依据是余氯的测量值,必须保证余氯控制在6.5-10mg/L之间。当余氯小于6.5mg/L时,存在残余病毒的风险,大于10mg/L时又会造成较大的二次污染。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1.5h,特殊传染病原因建议延长消毒接触时间保证≥2h。实际运维时需要结合具体水量控制消毒剂的加药量,用以保证消毒接触时间整个污水站基地下方按垃圾填埋场标准铺设HDPE防渗膜,雨水全收集进污水处理站消毒,不让一滴污水进入环境。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4.2废气排放要求,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废气应进行除臭除味处理,保证污水站周边空气中污染物达到表3要求。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4.3污泥控制与处置要求,污水站污泥指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化粪池污泥,需经过消毒处理,污泥清掏前应进行监测,达到表4要求。消毒污水处理设备消毒污水处理设备
调节池、生化处理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工艺操作中多工艺处理阶段需投加药剂一级处理,预消毒加氯量一般为30mg/L—50mg/L,二级处理,接触消毒加氯量一般为15mg/L—25mg/L。可参考北京小汤山医院在非典时期的污水处理站用量,预消毒有效氯投加量为10mg/L,接触消毒池的有效氯投加为50mg/L左右。系统启动初期检测人员需对每个投氯点进行余氯的检测,对出水进行病毒指标的检测,在确保病毒能够全部被杀死的前提下,得出的投药量。其中进调节池前需检测余氯量,余氯过大则影响后续生化系
生化系统采用KtLM核心工艺,现在适逢冬季,生化系统微生物培养需要一定时间(10-15天)及充足的营养物,建议采购优质的生化菌种进行精心的培养驯化。但系统启动初期,预消毒池投氯量不稳定,对好氧微生物的培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必要时还是要以先消毒杀死病毒为主,污水中的其他污染物指标COD、氨氮、总磷、动植物油等需等生化系统稳定运行后才能确保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