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顶↑↑↑↑部135联络号码
碳纤维布加固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加固工程设计、施工和相关材料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企业,具有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可承揽结构补强系列工程?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
它是一种强度比钢大、密度比铝小、比不锈钢耐腐蚀性强、比耐热钢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碳纤维主要被制成碳纤维增强塑料这种复合材料来应用。?每一根碳纤维由数千条更微小的碳纤维所组成,直径大约5滋m~8滋m。在原子层面的碳纤维跟石墨很相近,由一层层以六角型排列的碳原子构成。碳纤维与石墨两者的差别在于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石墨是晶体结构,它的层间连接松散,而碳纤维不是晶体结构,层间连接是不规则的,这样可防止滑移,增强物质强度。 一般碳纤维的密度为1750kg/m3,导热能力高但传电能力低,碳纤维的比热容量亦比铜低。当加热的时候,碳纤维会变厚、变短。虽然碳纤维的天然颜色是黑色,但科学家可以把它染成不同的颜色。 我国碳纤维的生产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碳纤维生产能力仅占世界高性能碳纤维总产量的0.4%左右,国内用量的90%以上靠进口。而PAN原丝质量一直是制约我国碳纤维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另外,碳纤维*以来被视为战略物资,发达国家一直对外实行铜仁。因此,业内专家认为,强化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本,是发展国内碳纤维工业的根本出路。 我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碳纤维的研究工作,几乎与世界同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经研制出接近日本东丽公司T300水平的碳纤维产品,但产量和品质都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与国外差距甚远。与康定水平相比,国产碳纤维的突出问题是碳纤维强度低,均匀性和稳定性都较差,发展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了近20年~30年,而且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益不理想。 目前碳纤维产能约3.5万吨,我国市场年需求量6500吨左右,属于碳纤维消费大国,但我国碳纤维2007年产量仅200吨左右,而且主要是低性能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非常昂贵,比如标准型T300市场价格每千克曾高达4000元~5000元。由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国内企业目前尚未掌握完整的碳纤维核心关键技术。 我国碳纤维的质量、技术和生产规模与国外差距很大,其中高性能碳纤维技术更是被日本及西方国家垄断和铜仁。因此碳纤维要真正实现国产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市场短缺,近年来国内出现了“碳纤维热”,众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纷纷启动了碳纤维研究或千吨级产业化项目。虽然当前国内市场对碳纤维产品需求较大,但盲目发展低于档次品类存在很大风险,尤其现有产品研发停滞不前,不能开发出新型配套系列产品,这些千吨级项目实施后,市场产能出现过剩趋势将成为必然。 国内企业不再照搬国外现成的技术,关键设备也在加快研发,某些关键设备的研发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而且原材料供应充足。我国碳纤维产业技术特点十分明显,技术多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放弃了硝酸法原丝技术,采用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的一步法湿法纺丝技术。目前,国产碳纤维百分级产品能与日本东丽的T700相媲美。可以说,我国多年来碳纤维产、学、研相结合研发的技术成果已不逊色于东丽的相应技术。在我国完整的碳纤维研发链条下的碳纤维工程化研发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 本公司在2007年一直以来销售量以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现在销量更都在不断上升,公司员工通过采用一种模式,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质量、价格都达到客户的满意。欢迎你们的咨询!提供全国各地发货 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2. 适用于港口工程和水利水电等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的补强和抗震加固,特别适合于曲面及节点等复杂形式的结构加固。 3. 基层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低于C15。 4. 施工环境温度在5~3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0%。 使用方法:碳纤维布加固施工要点: 卸荷→基底处理→找平→打墨线→底涂胶→粘贴布→涂面胶→保护 工艺特点:1、碳纤维片材自重轻、厚度小,密度只有普通钢材的1/4;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及面尺寸抗拉强度*,是普通钢材的10倍;能灵活地用于抗弯、抗剪及轴压加固。 2、施工简便(不需大型施工机构及周转材料),没有湿作业,易于操作,经济性好 3、具有柔韧性,能包裹复杂外形的构件,适用于各种构件表面。 4、抗碱、抗腐、抗酸,抗震性能好,突出的抗疲劳能力,南通荷载作用下抗蠕变。承接碳纤维胶生产厂家,公司有专业加固资质。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碳纤维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一般为建筑用钢材的十几倍;碳纤维材料织成碳纤维布后,其中的各碳纤维丝很难*共同工作,在承受较低的荷载时,一部分应力水平较高的碳纤维丝首先达到其抗拉强度并退出工作状态,以此类推,各碳纤维丝逐渐断裂,直至整体破坏。而使用粘结剂后,各碳纤维丝能很好地共同工作,大大提高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故碳纤维加固首先必须使碳纤维布中的碳纤维丝能共同工作,因此粘结剂对碳纤维布的加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既要确保各碳纤维丝共同工作,同时又确保碳纤维布与结构共同工作,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兰州碳纤维布生产厂家加固材料销售
二.特点:
(1)高强高效
由于碳纤维材料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补强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来提高结构及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改善其受力性能,达到高效加固的目的。
(2)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
碳纤维材料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碱盐等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因而用碳纤维材料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解决了其他加固方法所遇到的化学腐蚀问题。
(3)不增加构件的自重及体积
自重轻,密度只有普通钢材的1/4,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柔性好,易于裁剪,适应范围广;碳纤维布质量轻且厚度薄,经加固修补后的构件,基体上不增加原结构的自重及尺寸,也就不会减少建筑物的使用空间,这在“*”的经济社会中无疑是重要的。
(4)抗拉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
(5)适用面广
由于碳纤维布是一种柔性材料,而且可以任意地裁剪,所以这种加固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形状和结构中的各种部位,且不改变结构及不影响结构外观。同时,对于其他加固方法无法实施的结构和构件,诸如大型桥梁的桥墩、桥梁和桥板,以及隧道、大型筒体及壳体结构工程等,碳纤维加固技术都能顺利地解决。
(6)便于施工
将碳纤维材料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大型的施工机械,占用施工场地少,而且没有湿作业,因而工效很高。
碳纤维布系采用进口12K碳丝在特种织机上织造而成,表面经偶联化活性处理,易被结构胶亲和浸渍,抗拉强度高。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和《碳纤维片材加固构件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的要求。凭着良好的性能,在众多领域中被应用。
用途:
碳纤维布与结构胶配套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木质结构的加固,可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是处理下列工程问题的优秀备选方案:
1、建筑物使用荷载增加;
2、工程使用功能改变;
3、材料老化;
4、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
5、结构裂缝处理;
6、恶劣环境服役构件修缮、防护。
其他用途:人造卫星、飞机、火箭、体育用品、工业产品等众多领域。
特点:
1、碳纤维抗拉强度高,相当于普通钢的10∽15倍;
2、耐酸碱,抗腐蚀,适宜在恶劣环境中服役;与结构胶配合使用,能阻止有害介质浸渗,对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
3、比重是钢材的23%,基本不增加构件自重,不改变构件截面尺寸;
4、可弯曲缠绕成型,对各类曲面、异型构件加固优势更为显着;
5、可任意剪裁,易粘贴,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不需大型施工机具,可搭接粘结任意延长,无明火作业,施工工期短。
碳素纤维布技术指标
外观 黑色
碳丝密度(g/cm3) 1.8
纱束线密度(g/1000m) 800
每束纱含单丝数目(根) 12000
纱束型号 12K
常备幅宽(mm) 100,150,200,300,400,500,1000,1500
常备规格(g/m2) 200,300
计算厚度(mm) 0.111(200g/m2),0.167(300g/m2)
出厂包装(m/卷) 100
抗拉强度(MPa) >3400
弹性模量(MPa) >210000
伸长率(%) >1.5
注意事项 直接接触丝屑对人体有刺激性
注:(碳纤维布制样采用纤维布粘贴结构胶,25℃固化120小时,25℃测试)
碳纤维布使用说明
碳纤维布均与配套结构胶配合使用,形成高性能复合材料。
工艺流程:
构件表面处理→粘贴面修补找平 (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涂底胶→卸荷(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此步骤有时省去)→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粘贴碳纤维布→固化→检验→维护
1.构件表面处理
1.1.构件面应洁净、干燥,转角处应进行倒角处理,磨出(阳角)或补出(阴角)半径不小于20mm的光滑圆弧,
2.粘贴面修补找平(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
2.1.构件面蜂窝、麻面、凹凸部位用构件修补结构胶填平,修补胶固化后(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约5小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配置底胶
3.1.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纤维布粘贴底胶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5∽10分钟左右至A、B组份混合均匀为止。搅拌时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胶应现配现用。
3.2.用毛刷、滚筒或塑料刮板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构件构件表面,注意不要漏刷,并避免气泡,等胶固化至手指触感干燥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卸荷(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此步骤有时省去)
4.1以适度卸荷加固效果优秀,一般可仅卸去活荷载,如人员、办公机具等,并尽量减小施工临时荷载。
4.2.恒载卸荷可采用千斤顶、垫板、顶杆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施加反力大小易控制,减少应力滞后,更利于碳纤维布与原构件协同受力,加固效果良好。
5.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
5.1纤维布粘贴面胶为A、B两组份,可机械搅拌。少量也可用Φ6、Φ8细钢筋棍人工搅拌。(注意:仅用腻刀拌和,不能保证搅拌均匀)。
5.2.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用锋利剪刀裁剪碳纤维布,注意整齐划一,避免毛刺。宜在平整的木板、纸板、塑料布上裁剪,以保持纤维布的洁净。
6.粘贴碳纤维布
6.1.将纤维布粘贴面胶均匀涂抹于构件粘贴部位和碳纤维布上,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75%的面胶涂抹在碳纤维布的粘贴面,当粘贴后,剩余的25%面胶涂抹于碳纤维布外表面。)
6.2.将涂好胶的碳纤维布,拉紧对齐后粘贴,用塑料刮板或滚筒(用去掉外边绒毛的涂料滚筒即可),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直至胶料渗出。然后在碳纤维布外表面也均匀涂抹面胶,并反复滚压,使结构胶双向充分浸润碳纤维布。
6.3.若多层粘贴,待手指触感干燥,可进行下一层粘贴(重复第5步、第6步)。
6.4.碳纤维布若需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0.2米。
7.固化
7.1.若固化温度25℃左右,3天即可负载使用。若固化温度5℃左右,5天可负载使用。
8.检验
8.1.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或手压粘贴面判断粘贴效果,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5%,如出现轻微空鼓(面积小于100cm2)可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空鼓面积大于100cm2,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布切除,补粘四周搭接长度大于0.2米的碳纤维布块。
8.2.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测,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需要准备千斤顶或配重(常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微镜。
9.维护
9.1.粘贴48小时后,可粉刷20mm厚M15水泥砂浆或喷砂保护。
9.2.注意外层胶初凝前宜撒少量干净粗砂或豆石,以利于粉刷界面的结合。
10.注意事项
10.1.裁剪碳纤维布用锋利剪刀,注意整齐划一,避免毛刺;宜在平整的木板、纸板、塑料布上裁剪,以保持纤维布的洁净。
10.2.若需延长,碳纤维布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10.3.产品使用中易产生线屑、毛羽,若附着皮肤会产生刺激而瘙痒,若吸入会引起喉咙、气管、肺的伤害。所以施工时好着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施工完毕用肥皂水将外漏部位清洗干净。
10.4.碳纤维有导电性,不要与电源接触。浮游空气中的线屑、毛羽也可能造成短路和电器故障。
10.5.保质期:碳纤维布性能稳定,几乎具有无限的保质期(常温、干燥处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