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应以动能转化为静能为主题。离心泵是利用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抽取液体或其他物质,具有应用量大、应用范围广的特点。除工业应用外,离心泵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市政供水、电站循环供水、城市污染治理等领域。
卧式离心泵的基本部件是高速旋转的叶轮和固定螺型泵壳。带有几个(通常为4-12个)后弯叶片的叶轮固定在泵轴上,由电机驱动,与泵轴一起高速旋转。叶轮是直接作用于泵内液体的部件,是离心泵的供能装置。泵壳中心的吸入口与吸入管路连接,吸入管路底部设有单向底阀。泵壳侧的排出口与装有调节阀的排出管路连接。
离心泵启动时,泵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迫使叶片间的预充液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向外径向运动。在液体流过叶轮的过程中,获得能量,增加静压能,提高流速。当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时,由于泵壳内流道的逐渐膨胀而减慢速度,部分动能转化为静能,沿切向流入排出管道。因此,蜗壳泵壳不仅是收集从叶轮流出的液体的部件,也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当液体从叶轮中心向外喷射时,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在储罐液位与叶轮中心总势能差的影响下,液体被吸入叶轮中心。根据叶轮的连续操作,液体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离心泵内液体所获得的机械能是静压能的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输送的液体在离心泵启动前没有充入泵壳,由于空气密度较低,叶轮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较小,而叶轮的中心面积不足以形成吸入储槽内液体的低压,因此无法启动离心泵输送液体。这说明离心泵没有自吸能力,称之为气凝。吸入管路上安装有一个单向底阀,以防止注入泵壳的液体在起动前流出泵壳。吸入管中的空气进入泵壳会导致空气粘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