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文章>“病毒与颗粒”讨论之一——气溶胶对病毒传播的影响与防控
技术文章

“病毒与颗粒”讨论之一——气溶胶对病毒传播的影响与防控

阅读:549发布时间:2020-6-12

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防护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传言,大家更是谈“毒”色变。通过气溶胶传播是不是意味着防护没用了?虽然国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没有给出严谨的结论,但咱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类似病毒的研究和数据来做个技术探讨。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分散系统,其结构、成分和形态都异常复杂。常见的细颗粒、臭氧、硫化物、氮化物等形成的雾霾都属于气溶胶范畴,粒度一般在几微米到几纳米之间。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在80-120nm,这也就意味着它形成的气溶胶粒径一般在100nm左右。对于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的气溶胶颗粒,kou罩到底有没有阻隔作用呢?我们看看常用kou罩的结构。

首先,kou罩是由多层滤料分子构成,从图中的表面显微成像可以看到,kou罩结构中有大量棒状的纤维结构,这也就意味着气溶胶颗粒在kou罩里不是走直线的简单过程,而是在过滤层间扩散、沉积、吸附的复杂过程。具体有如下几种机制:

这几种过滤机制中,颗粒越小时,1、4沉积效应越强,颗粒越大时,2、3效果越好。也就是说并不是颗粒越小拦截效果越差,也不是颗粒越大拦截就越容易,下图是综合4种过滤机制的协同作用下滤料穿透率和粒径关系图。

由图可以看到,对于从几十纳米到微米级的颗粒,其在kou罩中的穿透率都是比较低的,并且颗粒越小或越大,穿透率更低。这就意味着即使含有新型冠状病毒qi溶胶颗粒,是可以有效拦截的。至于主要传播途径的飞沫,其颗粒直径一般大于10μm,防护用品的拦截效率好。所以,无论新型冠状病毒是以气溶胶形式传播还是以飞沫形式传播,带防护用品能有效地防控。 

那么,病毒在空气中扩散是什么样子的呢?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模型,模拟含病毒的气溶胶扩散实验,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随着中心位置的拉大,病毒浓度迅速下降。这一点说明,在开放空间可能含病毒的气溶胶颗粒会迅速扩散,只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和做好防护措施,气溶胶的感染风险极低。

当然关于气溶胶传播疫情概率较低的“假说”也要辩证的来看。对于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由于所在区域病毒浓度可能较高,空间又是相对密闭,这时候气溶胶的影响就会加大,应加强防护;对于常规人群,只要戴*罩、少聚集、勤通风,在开放空间里的气溶胶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就可防可控。因此,我们既不要谈“毒”色变、过度防护和消毒,也不要过度自信、麻痹大意,这才是我们该有的防控态度。


环保在线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hb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