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达标
豆制品加工厂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和流程
1.原水进入混合反应器,在混合反应器中加入药剂(除油剂或混凝剂),以形成可分离的絮凝物;
2.经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气浮装置,在进水室污水和气水混合物中释放的微小气泡(气泡直径范围30~50um)混合。这些微小气泡粘附在污水中的絮体上,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气浮体。气浮体上升至水面凝聚成浮油(或浮渣),通过刮油(渣)机刮至收油(渣)槽;
3.在进水室较重的固体颗粒在此沉淀,通过排砂阀排出,系统要求定期开启排砂阀以保持进水室清洁;
4.污水进入气浮装置布水区,快速上升的粒子将浮到水面;上升较慢的粒子在波纹斜板中分离,一旦一个粒子接触到波纹斜板,在浮力的作用下,它能够逆着水流方向上升;
5.所有重的粒子将下沉,下沉的粒子通过底部刮渣机收集,通过定期开启排泥阀排出。
豆制品加工厂污水处理设备——功能特点
1.溶气泵边吸水边吸气,泵内加压混合、气液溶解效率高、细微气泡≤30um。
2.溶气泵可取代循环泵、空压机、溶气罐、射流器及释放头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3.低压运行,溶气效率高达99%,释放率高达99%。
4.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的高效吸附,提高了SS的去除效果。
5.溶气水溶解效率80-,比传统溶气气浮效率高3倍。
6.压力-容量曲线平坦,容易实现自动控制,易操作易维护、噪音低。

工艺流程简要说明
废水先流经格栅,将大的固体颗粒物,漂浮物截留住,(此格栅需定期清理截留的杂物,防止堵塞)经此污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设有液位控制器,当水量达到一定的水位时,启动提升设备。
调节池主要功能:是均化水质,调节水量,由于废水水质和水量时际变化较大,根据该工厂废水排放情况,调节池必须至少有8个小时的储水调节能力,才能保障污水处理稳定进行。钢结构,设计HRT=8h;V有效=6m3,H有效=1.7m,高0.3m,V总=20.5m3。
气浮装置主要是通过溶气系统和释放系统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将废水中密度与水接近的固体或液体颗粒与水分离开来,达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目的。它既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难以沉淀的细小悬浮物,也可以将溶于或半溶于水中液体分离开来,同时,结合相应的化学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确保水质达标排放。废水经絮凝反应后进入气浮区域,溶气泵将处理后的部分清水与空气吸入到溶气罐中,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将大量的空气溶于水,形成溶气水。溶气水经过释放器,减压释放,产生大量直径为50um以下的微小气泡,微气泡在急速上升过程中,与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使悬浮物浮上水面,形成浮渣。刮沫机则将浮渣、浮油清除,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生化处理单元运用*的生物接触氧化法,主要由厌氧、二级好氧、二次沉淀、等工艺组成。这是一种处理效果好、污泥量少、动力消耗低的较为*的生化处理工艺,通过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微生物制剂和生物酶制剂组合,使传统意义上很难或不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得到了快速且较为的生物降解,并且改善寒冷气候时的运行,减轻意外事故及有毒物冲击影响。
同时,将微生物和生物酶固定在特制载体上,使微生物的负载量比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提高了10~20倍,使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100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和处理效果并有效避免了生物量的流失,生化处理完成后需要MBR膜进行再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一级排放标准)。
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废水中的COD、NH3-N、SS、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4.9%、60%、87.5%、97%,终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该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单体构筑物均采用地下式构筑物形式,不仅能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同时尽量利用施工场地原有地理优势,充分地降低了动力费用。各构筑物间位置合理,工艺管道线路短、构筑物布局紧凑。项目运行后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质保及售后服务
质保:由我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及零部件均实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进货渠道严格控制,满足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对所有设备保修期一年,并提供终身维修。
售后服务:工程验收后若设备出现故障或其它技术性问题,我方技术人员保证及时赶赴现场,排除故障,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如零配件出现问题,保证及时供应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