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IL-33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机制

时间:2016-12-28阅读:721
分享:

IL-33是主要由非造血系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分泌的IL-1家族蛋白。它是一类"孤儿受体"ST2的配体。通过ST2,IL-33能够导致细胞内MyD88蛋白的招募,并进而导致多种信号(包括NF-kB与MAPK)的激活。越来越多额证据表明IL33对于过敏反应以及TH-2型免疫疾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IL-33页能够保护机体免受炎症反应(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此,IL-33具有双重的免疫调节活性。

 

尽管此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IL-33在炎症反应、过敏反应以及自体免疫疾病中的作用,但其在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才刚刚开始被揭示。如今,我们已经清楚IL-33不仅能够调节Th-2免疫反应,还能够调节Th1免疫细胞,介导CD8 T细胞的激活。但其中的分子机制我们并不清楚。

 

肿瘤能够通过营造一个免疫抑制的微环境来逃逸免疫系统的监视,其中肿瘤细胞诱导的DC激活便是其中一种主要的方式。不过,IL-33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是否调节了DC的失活与其对肿瘤细胞的耐受目前并不清楚。

 

对此,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Bin Zhang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zui近一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首先,作者想小鼠注射B16-F10细胞使其生长肿瘤,之后通过腹腔注射RIL-33的方式进行刺激。结果显示,IL-33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进一步,作者发现这一抑制效应存在IL-33的剂量依赖性,而且需要依靠体内的CD8 T细胞反应。

 

之后,作者检测了rIL-33对抗肿瘤T细胞反应的诱导作用。通过检测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表型以及浸出液中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作者发现IL-33刺激后浸出液中IFN-r表达量出现明显的上升,同时CD4 与CD8 T细胞的数量也有明显上升。接下来,作者通过体内试验证明了IL-33能够挽救肿瘤细胞对DC的诱导失活。

 

zui后,作者通过比较不同的基因缺陷型小鼠,发现IL-33对DC的作用依赖于ST2、MyD88以及STAT1等信号分子。

 

综上, 作者认为IL-33通过ST2信号调节了DC的激活,从而起到了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