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美国研究人员22日说,他们找到分子层面的证据,证明心律失常与人体“生物钟”、即生理节律相关。
这些研究人员在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提及心室心律失常与人体生理节律的关系。一般而言,在一天24小时内,人体内的生物进程会伴随事件变化。
研究人员把蛋白质“Klf15”定为关注焦点。先前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蛋白质是生理节奏的“控制器”。另外,一些遭受心脏病袭击的患者体内缺乏这种蛋白质。研究人员借助基因技术,“制造”出体内缺乏“Klf15”或含有过量“Klf15”的实验鼠,以判断这种蛋白质与心脏病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实验鼠出现心律失常的风险均高于普通实验鼠。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学者赞德·韦伦斯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在分子机制层面发现的*个例子,证明生理节律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相关。”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