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社会地位影响猕猴基因表达

时间:2012-4-19阅读:398
分享:

 野生猕猴群构成一个等级社会,不同猕猴的社会地位可以从其获得食物、水以及性伴侣的顺序分辨,而圈养猕猴的社会地位通常根据其加入群体的先后顺序确定。
 
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5个圈养猕猴群进行了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测量了猕猴6000多个基因的表达。他们比较49只不同地位的雌性猕猴后发现了987处基因表达差异,其中112处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研究人员还根据基因表达的差异较准确地推测猕猴的社会地位变化。在一个猕猴群中,碰巧有两只被移出,另有新猕猴加入,这意味着部分猕猴的社会地位将发生变化。研究人员根据基因表达差异,准确预测了7只猕猴中6只的新地位。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很多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受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DNA甲基化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
 
在人类研究中,较低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高强度压力也会提高患病风险。此前有研究显示,社会地位较低或经常面临慢性压力的猕猴免疫功能也较低。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新研究呼应了此前的研究成果。
 
不过研究人员说,野生猕猴的社会地位与基因表达是否存在同样机制仍不得而知,而社会地位变化对人类基因表达的影响更需要研究来证实。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