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出现,在医学、新材料、环境治理等领域获得很多应用。市场上不少机构应用纳米材料,如纳米光催化应用于室内环境污染的治理上,在特定波长的光能量如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在一定范围消减空气中的VOCs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然而,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尚有不少未知,如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已经有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质疑,或已有研究成果报告。
纳米材料是颗粒直径在100纳米以下的功能材料,也属入肺颗粒物(PM2.5以下)。如此微小的颗粒物,我们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身边应用此些材料,很容易漂浮或悬浮在空气中,我们的口鼻呼吸系统、皮肤呼吸系统*有可能吸入这些微小颗粒物到肺内,长此沉积,对人体健康影响值得重视。
日前,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在《自然—科学报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碳纳米颗粒能够通过胎盘屏障并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盘损伤,致使胎儿心脏和脑组织产生病变,进而延迟胎儿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胎流产。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教授吴王锁表示,该成果证实了碳纳米颗粒对孕体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弄清了碳纳米颗粒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机制,直接证实了大气中颗粒污染物(如PM2.5等)能够造成孕体妊娠障碍,对长期生活在重度颗粒污染地区的孕妇提出安全警告,并且对该污染所致使孕妇妊娠疾病的治疗给予指导与建议。(来源:4月12日兰州大学的这篇文章《Damaging Effect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Pregnant Mice with Different Pregnancy Times》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