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登封市宏润环保材料厂


当前位置:登封市宏润环保材料厂>公司动态>聚焦水价调整:引水成本该如何支付?

    暂无信息

经营模式:生产厂家

商铺产品:199条

所在地区:河南郑州市

联系人:李先生 (销售经理)

公司动态

聚焦水价调整:引水成本该如何支付?

阅读:111发布时间:2012-5-21

水价问题制约行业发展。水价调整引发众多关注,受到不少质疑,甚至遭遇误解。从行业及发展角度,该如何认识水价及供水行业发展?水价调整应如何进行?为此,中国水网特别在线设置水价专题调查,并邀请行业专家聚焦水价话题,多方面解析水价热点及难点问题。


随着水危机日益加剧,为平衡用水需求和水质提升,引水工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施行。在便利民众用水的同时,引水成本如何支付,也成为焦点话题之一。如广州西江引水工程,也在这个问题上广受争议。
据报道,西江引水工程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建立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重点项目,是《广州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重点工程,由企业西江引水工程为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并纳入广东省*核准建设。
为实现国家颁布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水质指标从35项提高到106项,为江村、西村等供水厂提供充足、的源水,解决广州西北部饮用水水源水质不达标的问题,经过反复技术论证,并经*珠江水利委员会批准,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于2007年7月正式启动, 2008年12月动工建设,2010年9月底完成建设。项目总投资87.8亿元,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其中有68.23亿元是银行贷款。


引水成本应计入水价?
对于引水成本,很多媒体及民众质疑,认为引水成本应由政府或企业买单,而不应该计入水价。
对此,深圳万德咨询总汪海认为,若引水工程由政府投资运营,而且政府也不要求供水企业支付原水费,那么饮水工程费不能计入水价。如果引水工程是由供水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那么,理所当然饮水工程费用要计入水价。
从现行政策来看,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向中国水网介绍,由*和*联合发布,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引水工程成本需计入水价。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颜俊认为,引水工程费用应当计入成本也应成为共识。他认为,*的补偿就不会有服务的提供。引水费用计入水价就是用水者直接付费;引水费用不计入水价就是政府补贴,政府补贴的来源是税收,也就是老百姓间接付费。所以引水费用是否计入水价是政府和老百姓的博弈,与自来水公司无关。
而对于政府与民众的关系,通用技术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薛涛认为:政府的债zui终还是纳税人的债。中国当前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很严重,让政府承担难以支付的债务,要么政府破产,要么通过税收、加费等增加收入。”他认为,引水工程成本由政府负担,政府的钱还是来自民众。在这问题上,政府与民众,其实是左手与右手的关系。
引水成本应全民支付?
即便引水成本由水价支付,在此之外,另一个问题是,仍以西江引水工程为例,有人提出,引水工程只让直饮水用户受益,所有消费者埋单不合情理。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总金凯军介绍,引水工程属于市政管网建设投资,服务的是广大民众。比如公交,不能因为有人不乘公交,政府就不发展公交建设。而城市管网是一个整体体系,很难从单个的项目区分哪些人使用了哪些人没使用。
资深水业专家梁相钦意见与上述类似。他认为,对于同一个供水管网,水一进去,没法算谁用谁没用。如果同城同网不同价,不好操作,不符合公平原则。他同时介绍,从政策角度,建设部也曾出过相关文件,谈到城市管网一体化,同一城市自来水联网,一联网必须要同城同网同价。
从引水目的,以及公平原则出发,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金永祥分析认为,引水工程,主要是为了满足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和保障水质安全的需求,如果一个水源出了问题了,应必须有另外的水源保障,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水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些,都需要进入引水工程的成本。如果地方财力不足,其成本民众应该承担。


成本实际为共同承担?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介绍,引水成本如何支付,在政策层面和实施层面其实有一定落差。由于调水工程投资巨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全部引水工程费用进入水价一直存在阻力,各项目都有部分投资来自政府财政。
广州市*局长罗家祥在1月31日的局长接访日上介绍,“西江引水工程,政府也已经投入了17亿元的基本金。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这样的事情都没有由财政全部承担的先例,所以也需要市民共同承担。”
傅涛认为,所发生的供水成本需要在两种模式下选择:一是消费者通过水价直接支付,二是公众交完税再由政府以财政的方式间接支付。其实政府间接支付所花费的成本更高,因为在目前的行政体系下,政府收税和支付所产生的管理成本以及灰色成本zui终也进入总费用之中。因此,在支付体系中应尽量避免通过税收环节的介入。另一方面,消费者直接以水价形式覆盖供水成本也体现了公平性。因为供水是一项非全民享有、且严重不均等的准公共服务(我国有10亿农村人口并未享受供水服务),采取“谁受益,谁付费”的“受益者支付”原则无疑相对更公平合理。尽管这样,考虑到公众承受力,财政需要一定补贴。但是,补贴应具有选择性。政府的钱直接补贴工程投资,不如补贴困难群体。


环保在线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hb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