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

政策接连发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应对国内水危机

时间:2013-4-1阅读:498
分享:

 

政策接连发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应对国内水危机
伴随着水危机的加重,海水淡化将成为很多地区的不得不考虑的选择,在一些大城市里,淡化水除了可进入自来水管网作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还能作为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其用途不会因为“海水淡化”的标签而受到限制。
    政策支持产业重视力度再加码
  在国内水资源短缺困局日渐严重的背景下,2012年海水淡化政策接连发力,明显意味着国家对于以海水淡化应对国内水危机、并加速其规模化发展的重视力度再加码。根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海洋经济投资将达8000亿元,带动产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与海洋经济较紧密的渔业、石油化工等行业,以及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将借势获得巨大成长空间。
   国家*日前印发《关于公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名单(*批)的通知》,多个城市、工业园区及海岛等入选,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这是去年底国家出台《海水淡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后的*配套政策。
   此次入选*批名单的城市和海岛等均在着力打造海洋经济,预示着海水淡化将借力海洋经济而进入投资加速阶段。市场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投资需求有望突破200亿元。
   海水淡化发展受“两座大山”困阻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反渗透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反渗透膜与组件的生产已经相当成熟,膜的脱盐率高于99.3%,透水通量大大增加,抗污染和抗氧化能力不断提高,销售价格稳中有降;反渗透的给水预处理工艺经过多年的摸索基本可保证膜组件的安全运行;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虽然海水淡化技术不断发展,但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力量缺乏、产业模式不清晰仍然是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亟须跨越的“两座大山”。在技术及研发水平方面,我国尚与*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世昌指出,中国的装备能力和手段只相当于技术*国家在80年代的水平;而产业化进程方面,面临的zui大问题是如何将“淡化水”卖出去,让海水淡化大规模走向市场,实现商业化运行,但成本偏高及管网建设等问题,让淡化海水市场化步伐步履蹒跚。
   整合资源 组建海水淡化产业联盟
   201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为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商用的结合,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和应用、原材料生产以及产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中各环节在自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强强联合,组建若干个海水淡化产业联盟,形成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淡化海水应用来看,我国海水淡化目前在市政供水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海岛的市政供水。虽然用于工业区日常供水的海水淡化厂规模较大,但数量很少,只有两座万吨级以上的工厂,分别位于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园区和天津泰达开发区。
    由此可见,组建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海水淡化产业联盟,可以帮助全产业链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产业上下游连通,并推动技术的创新以及新技术的落地,对于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大有帮助。从事海水淡化产业的相关企业与科研院所不能孤立发展、各自为战。组建产业联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海水淡化产业翻越“两座大山”。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