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

对抗自然界的“杀手”

时间:2014-7-15阅读:376
分享:

对抗自然界的“杀手”

近几十年,两栖类在范围内出现了种群数量快速下降,主要元凶之一是两栖动物壶菌病。该病由真菌壶菌(chytrid fungus)引起,是一种新出现的急性的只感染两栖动物的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两栖动物多样性的zui大威胁。

面对这种恶性杀手,动物也不是*没有保护力,研究指出多次接触壶菌而幸免于难的青蛙会发展出一些重要的免疫力。

壶菌病发现于1997年,主要侵染两栖动物变态后个体(即亚成体和性成熟个体)的角质化表皮及幼体的牙行和颚鞘,扰乱表皮的渗透调节功能,导致两栖动物由于个体的电解质不平衡而死亡。

已有50个国家超过500种两栖动物感染该病,其中有约100种两栖动物因感染该病而绝灭或可能绝灭,还有100多个种群正在快速下降。针对于这种情况,各国科学家们均展开了研究,此前的研究表明两栖动物无法获得对这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但是研究通过对包括古巴树蛙在内的几种两栖类进行研究,发现青蛙能学会避开这种病原体,克服在反复接触蛙壶菌后由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抑制,并能利用死病原体获得对它的免疫力。

研究人员让青蛙接触了活着的和已经死了的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但是不控制这种感染。结果发现在这两种情况下,那些曾多次接触真菌的青蛙,要比从未接触过这种真菌的青蛙表现更好。这一结果表明,青蛙能发展出针对这种真菌的免疫力来,这也许有助于为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