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

购买科研仪器的合理分配

时间:2012-10-10阅读:225
分享:

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投向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资金高达数百亿元,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用于科研仪器的购置。然而,一项针对全国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极低。为此,*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在提案中呼吁,尽快理顺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推进资源共享,从而避免国家资源的浪费。
  
  蓝闽波委员是上海市纳米科技科学家,在华东理工大学担任实验室与装备处处长一职。长期与仪器装备打交道,让他发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仪器购置、管理上的不少问题。蓝教授告诉记者,中国已成为上大型仪器供应商关注的“热土”,一项针对全国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极低,也就是说,约有2/3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据统计,某特大型仪器在欧美国家只有几台,但在我国却有几十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蓝闽波委员指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相当高,使用效益不高就意味着国家资源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府部门在大型仪器规划与开放共享方面的推动作用还不够,对大型仪器的宏观规划与配置标准管理不明确、调控不得力,导致课题组仪器“专有化”现象严重,部分设备基本无法对外开放使用。
  
  据了解,政府部门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举措。例如,*在*的支持下,设立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资源共享系统项目”,该项目旨在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单价80万元以上)和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但据我了解,这个项目的建设已处于停滞状态,我希望它能在*的支持下,继续进行下去,让缺少资金的高校也能用上大型仪器。”蓝闽波说。
  
  此外,上海市科委经过几年努力,已建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让企业能使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仪器,政府会根据使用情况,给予高校、科研院所补贴。“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做法,值得外地省市借鉴。”
  
  蓝闽波建议,通过立法来保障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这不仅可以提高仪器利用率,还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让广大科研人员充分理解和做好开放共享工作。放眼世界,美、英、德、日等国在重大科研仪器购买、审批、产权归属等方面都制订了一整套政策法规。除了立法手段,蓝闽波还建议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开放共享;同时要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规范仪器的购置。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