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正石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热风炉的发展史

时间:2014-3-4阅读:2373
分享:
  hbzhan内容导读:作为热动力机械的热风炉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
  
  1857年考贝(E.A.Cowper)首先提出采用蓄热式
热风炉来,经过长期改进成为现代内燃式热风炉。其中,1972年荷兰艾莫依登(I.J.Muiden)对内燃式热风炉做了较大改进后,称之为霍戈文(卜|oogovens)内燃式热风炉(图1a),它的特点是拱顶砌体呈悬链线形,并直接支承在炉壳上;燃烧室隔墙下部增设隔热层,以减小燃烧室隔墙的温度梯度;并采用陶瓷燃烧器。外燃式热风炉的构思是在1910年由达尔(F.Dahl)提出并申请的。1928年首先在美国卡尔尼基钢铁公司建成,但由于其热损失大而没有得到发展。1938年科珀(Koppei•s)公司又提出,并在化学工业中得到了发展,1950年才用于高炉。它的特点是燃烧室拱顶和蓄热室拱顶由各自不同半径的半球形砌体构成(图16)。1959年出现了地得(I)idier•)式外燃热风炉,它的拱顶由近似半个卵形拱顶连接(图1c)。1965年德国奥古斯特一蒂森(August—Thyssen)公司使用了马琴(MartinandPagenst:echer)式外燃热风炉。它的蓄热室顶部具有圆锥形的缩口,使蓄热室拱顶与燃烧室拱顶由两个半径相同的1/4球形和大半个圆柱体所组成(图1d)。新日铁(NSC)式外燃热风炉,于60年代末综合了科珀式和马琴式外燃热风炉的特点,首先在八幡制铁所洞同高炉上使用。它的蓄热室顶部也具有圆锥形的缩口,使蓄热室顶部直径与燃烧室直径相同,拱顶由两个半径相同的半球形拱顶和一个圆柱体的联络管所组成(图1P)。早在20年代哈特曼(Hart—mann)就提出了顶燃式热风炉的设想,但未受到人们重视,后来在化工部门得到了应用。从7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中小型高炉上,1978年首钢2号高炉(1327m3)使用了顶燃式热风炉(图lf),开大型高炉使用顶燃式热风炉的先河。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