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科学时报:“神八”诱变育种猜想
据介绍,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基于雄厚的农业基础和较为*的育种技术,其太空育种的主要搭载对象为香料与能源经济作物种子,而非粮食作物种子。同时,这些国家还为空间站选育出适合太空生长的蔬菜、花卉等。
既往,美国、苏联和芬兰等国家曾先后开展航天育种实验。其中,美国搭载的是玫瑰,旨在选育玫瑰高油新品种;苏联曾搭载过棉花和枞树,如今这些作物与植物已在哈萨克斯坦大面积种植;芬兰搭载的木薯今已成为高产能源植物。
如今,俄罗斯培育的太空棉花新品种,不仅棉绒长、断裂强度大,而且产绒率高,极大地促进了其棉花生产;加拿大科学家获该国*支持,已将其主要木材品种白云杉纳入航天工程育种项目……
这一幅幅神奇的图景,在航天搭载项目科学家刘敏眼中,恰恰标志着“一个航天育种实验方兴未艾的时代的来临” 。
未来搭载条件充沛
我国是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水平,这为我国航天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空间站逐步建成,航天工程育种将拥有更多搭载机会,这为我国航天工程育种机理研究与应用开发平台建设创造了条件。
戚发轫呼吁,应将航天工程育种纳入载人航天及空间站计划,利用空间搭载实验之机,搭建一个长期的科学试验平台,并形成长效机制。
2010年,戚发轫与十几位航天和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联名上书*,建议大力发展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和产业,*领导为此专门作出批示。
今年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我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纷纷出台,核心内容为加强航天工程育种技术研发并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形成空间搭载长效机制;推进航天育种服务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1987年,在“863”计划航天项目支持下,我国利用两颗返回式卫星搭载了30多种植物种子、无性繁殖材料等生物样品。
1988年,经“863”计划航天领域空间科学有关专家提议,我国设立了“空间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研究”的专门课题,组织有关专家探讨空间环境诱导突变的可能性及应用前景,并在空间搭载多种种子,且返回地面后进行种植、选择,从此开始了我国航天育种的研究历程。
2008年,*将航天工程育种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空间环境农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选育的作物品种涉及粮食作物、蔬菜、花卉、林木、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这些品种多数均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搭载水稻DH-7较对照组提前抽穗,成熟期早于常规对照组20~25天。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承担百颗卫星(飞船、探测器)的发射任务。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在航天育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搭载条件,在航天工程育种研究及开发应用方面将取得新的突破。
太空育种历程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