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有效工作的前提是选购合格的安全柜和正确使用安全柜。然而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生物安全柜不过是一个装有风机和HEPA过滤器的铁箱子,事实上生物安全柜要复杂的多,保持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也远比“定期更换过滤器”复杂得多。本文旨在为安全柜的安全设计、性能和原理方面答疑解惑,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涉及安全柜选购、使用和维护相关人员的工作中给予一些参考。
“生物危害(Biohazard)”定义为,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词则用来描述那些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
目前世界通用生物安全水平标准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建立的。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需的实验室设计特点、建筑构造、防护设施、仪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BSL-2)、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和zui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BSL-4)。
作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屏障,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是为操作具有感染性的微生物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工作人员、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样品,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当操作液体或半流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由于肉眼无法看到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液滴,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意识不到有这样大小的颗粒生成,并可能吸入或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WHO出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明确说明:“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暴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同时也能保护工作环境”。
生物安全柜的清洁与消毒
生物安全柜内的所有物品,包括设备,都应在工作完成之后进行表面去污处理并从柜内取出,因为残留的培养介质可能会提供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安全柜的内表面应在每次使用前与使用后进行去污处理。要用消毒剂擦拭工作台表面及内壁面,使用的消毒剂应能杀死柜内可能存在的所有微生物。一天工作结束时,应进行zui后表面去污处理,即对工作台、各个侧面、背面及玻璃的里面进行全面擦拭。可以使用漂白粉液或70%酒精,这种对目标生物有效的消毒剂。如使用漂白粉液这种有腐蚀性的消毒剂,则要用灭菌水进行二次擦拭。建议工作柜在清洁、消毒时处在工作状态。如果其未处在工作状态,则应运行5分钟,以便在安全柜关闭前将其中的气体清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