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产品关键字:
金融改革释放巨大制度红利
点击次数:778 发布时间:2014-3-3
2014年,两会前夕,2月18日——2月28日两周不到的时间里,五项与上海自贸区相关的金融细则密集发布。2014年2月28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外汇管理细则”、 “反洗钱细则”。此前,分别发布了第三方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小额外币利率存款上限放开三项金融细则。
“外汇管理细则”的发布体现了大幅度简化外汇管理的审批流程、简政放权的特点,可视为中国通过上海自贸区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趋向。
“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细则是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又一实施细则。“这有利于为自贸试验区培育化和法治化的市场环境,反洗钱管控措施有利于合理评估和有效控制自贸试验区业务可能隐含的洗钱风险。”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张新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14年2月18日宣布,在自贸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这成为中国央行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30条”中*落地的政策细则。
三天之后,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就人民币境外借款、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等作出具体规范。
金融创新无疑是上海自贸区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2013年9月27日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市场千呼万唤的改革举措终于亮相。
总体方案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此外,跨境融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也均被纳入自贸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内容之中。
这些创新举措,被都被寄以厚望,将释放重大红利。而这些创新举措进一步细则的实施效果,更是成了各界继续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