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瓦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EB病毒试剂盒,乙肝表面抗体试剂盒,猪圆环病毒病抗体检测试剂盒

环保在线收藏该商铺

MSN交谈      小标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消费者应有知情权转基因产品上市须确保*
产品搜索

请输入产品关键字: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路319号西湖国际科技大厦5号楼中区3楼
邮编:310012
联系人:采购部
留言:在线留言
商铺:https://www.hbzhan.com/st89286/
公司动态

消费者应有知情权转基因产品上市须确保*

点击次数:450 发布时间:2014-2-10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昨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态度时表示,中国在转基因技术研究上不能落后,但转基因产品上市销售必须经过严格审核,确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且一定要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陈锡文还表示,中国食用转基因水稻的可能性不大。
  
  □发布
  
  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需要讨论
  
  陈锡文认为,对通过分子育种产生的转基因品种到底是否安全需要讨论。
  
  “关于转基因,这段时间社会舆论高度关注,讨论也非常热烈,其实这个现象不光在中国,一定程度上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陈锡文提到,“美国民众对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议论,但是总体来看是接受的。”
  
  陈锡文介绍,中国是世界上转基因农产品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国家,大概排在全*二、第三位,但种植的主要是转基因棉花,真正推出的转基因食用农产品非常少,只有木瓜,“现在舆论上说的西红柿、辣椒、蔬菜等等,那些都不是(转基因)”。
  
  陈锡文介绍,转基因育种目的是为让品种性能更好,目前转基因育种真正为提高产量的还不太多,主要为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使用量,保护环境。
  
  转基因产品销售消费者应知情
  
  陈锡文表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转基因技术和产业化的基本态度有三点,首先分子级的育种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技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这方面不能落后,所以在科学研究上,必须努力赶上世界前沿。
  
  其次,转基因育种能否上市销售,提供给消费者,必须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核,只有确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的时候,才可以批准上市,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否则任何人不能自己决定将其作为商品推出去。
  
  再次,一定要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销售的转基因农产品,包括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加工食品,必须进行标注,让消费者知道这个产品是转基因产品,或者这个加工的农产品里含有转基因成分,知道之后买或不买由消费者自主决策,这个基本原则会长期坚持。
  
  □马上就访
  
  美国已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昨天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伊朗2005年已经商业化种植4000公顷转基因抗虫水稻,美国早在2000年也已批准拜耳公司培育的两种抗除草剂水稻食用和饲用安全证书,实际等同于产业化,因为在美国拿到证书就可以以公司行为去开发。
  
  “美国之所以还没有商业化种植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不像我们获安全证书后还要品种审定”,林拥军表示。
  
  转基因技术规模推广尚未成熟
  
  *研究员程国强认为,转基因产品的推广要谨慎。从安全角度看可能存在隐患,这也是当前争论的主要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战略竞争,转基因技术本身是商业模式的巨大成功,孟山都等国外公司已占据商业模式制高点,转基因水稻等产业化一旦在国内有政策上的松动,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与这些大公司抗衡,可能顷刻间颠覆国内种业市场布局,带来的后果不可评估。
  
  程国强指出,当前转基因技术被少数种业*所掌控,中国不具备转基因技术实力,也不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技术从实验室出来后没有推广机制、没有资本实力、没有战略布局,也没有品牌,这个市场不是中国的科学家们能够拿到的,因此反对急匆匆地推广转基因技术。
  
  “从目前农业经营格局看,有些品种也未必需要推广转基因技术”,程国强指出,中国小麦供需平衡,水稻也不需要增产很多,在存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产量高意味着价格下跌,农民不见得是受益者,且现有转基因技术大都用于抗虫抗草等节本增效,而这在中国小规模家庭经营的情况下效果很难实现,因此现在推广转基因技术并非必要,也非急需。
  
  □对话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还需研究
  
  昨天国新办发布会后,陈锡文现场就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产业化也会根据社会各方面的反应,中国人将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2010年*1号文件曾明确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今年文件只提到加强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是不是国家在转基因产业化方面的政策更加慎重?
  
  陈锡文:对,它也是要根据社会各方面的反应,你既然不接受,慢慢再看看,但是科研不能停,无非就是把它转为商品的过程更加严格,更多接受实践的检验。
  
  记者:中国现有的两张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今年就将过期,在过期之前有没有可能实现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
  
  陈锡文:具体的事儿是*在管,但据我所知,*转基因水稻都没有商品化,所以中国会不会去带头吃这个东西,我觉得可能性不大,还要进一步研究。
  
  记者:目前中国的种子市场外资占的份额有多少?种子安全堪忧吗?
  
  陈锡文:是,有问题。这个品种不一样,蔬菜大概占四分之三左右,粮食上现在玉米有一点,别的还没有。一个种子不是你想弄就能弄出来的,转基因快一点,大家对转基因又不接受。
  
  记者:转基因水稻世界上还没有商业化,中国也不可能商业化?
  
  陈锡文:我觉得不大可能,还得研究。
  
  ■链接
  
  “转基因”曾5次写入“1号文件”
  
  本月19日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共**第11次把“1号文件”锁定在指导农村改革和发展上。
  
  文件中没有直接提到转基因,但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提到要“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一些观察就此揣测*对转基因产业化的态度。
  
  京华时报记者梳理2004年至今11份与农业相关的1号文件,发现“转基因”曾5次被写入文件,zui早是2007年的1号文件提到“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其中2007年至2010年的1号文件连续4年提到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技术。
  
  2008年“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写入1号文件,2009年1号文件提到促进加大研发转基因新品种并促进产业化。2010年1号文件提出“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当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院士邓秀新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这是*文件*次给转基因这一品种改良途径的发展定基调。”
  
  此后几年的1号文件没有再提及转基因品种产业化,2012年的1号文件提到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这一内容在今年的1号文件中没有出现。
  
  □其他发布
  
  小麦大米97%以上自给
  
  陈锡文介绍,近年粮食进口在增加,zui主要的是大豆,去年进口的粮食总量估计在9000万吨以上,其中大豆约占6300多万吨。如果按粮食统计口径把大豆拿出来单独统计,中国进口的谷物数量并不大,前年是1398万吨,去年略增至约1500万吨,占国内谷物比重不到2.7%,可以说基本自给。
  
  “强调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主要是装中国生产的小麦和大米”,陈锡文介绍,目前小麦和大米的进口占比约在2.5%到2.6%之间,97%以上自给,其中大米进口主要是价格因素导致,东南亚的大米近几年增长比较快,价格也确实比国内低得多。
  
  大豆棉花将试点目标价
  
  今年1号文件中提出推进粮食目标价格市场制度改革,陈锡文介绍,改革的方向就是从单纯的制定格和实行粮食的临时收储转向逐步实行目标价格,今年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棉花和东北、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豆先行试点,其他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推进,现正在制定具体方案,国家*、*等都在进行测算。
  
  “如果将来公布的目标价格zui后在销售过程中没有达到,差的这部分由政府补贴”,陈锡文介绍,目标价格要考虑几个因素,包括农民的成本和获利情况、国内市场价格比较差、国内外各个不同品种的比重等。
  
  针对炒作土地正制定措施
  
  针对一些地方炒作土地等现象,陈锡文表示在抓紧制定各种政策措施,不鼓励公司企业到农村去跟农民争夺有限的耕地资源,任何主体流转土地或租赁土地都必须坚持用途管制,农地农用,不能随意改变用途。
  
  “今年要做的很大的工作就是这方面”,陈锡文表示,一方面要鼓励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流动才能激发活力,但要有规矩,要有底线。突破底线,损害农民利益,损害农村的基本制度,损害国家的粮食安全,不能允许。

[ 打印 ] [ 返回顶部 ] [ 关闭

| 商铺首页 | 公司档案 | 产品展示 |公司动态 | 询价留言 | 联系我们 | 会员管理 |
环保在线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Copyright(C) https://www.hb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二维码

扫一扫访问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