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
种子在种子发芽箱内,吸足水分后,还需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发芽。这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还要有酶的活动。酶的催化作用,要有一定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酶的催化作用强,种子内藏物质分解快,发芽的速度快,发芽率也高。
一般种子发芽zui低温为10℃(粳稻)~12℃(籼稻);zui适温度为28℃~30℃;zui高为40℃~45℃。因此,春季过早播种(温度低于10℃),稻种不仅不能发芽,还会因呼吸仍在进行而消耗营养物质导致烂种。
即使发芽,低温也会影响根系生长,易遭受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烂秧。在催芽过程中,如谷堆温度过高(高于40℃),会引起烧芽,谷粒失去生活力而造成损失。
2.氧气
种子萌发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第1阶段从种子吸涨到破胸,这时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均以无氧呼吸(发酵作用)为主,仅胚芽萌动,而幼根未伸长,芽鞘生长所需的少量能量由发酵作用供给就能维持。
第2阶段是破胸后,氧气可自由进入种子内部,各种氧化酶的活动增强,以有氧呼吸为主,产生较多的能量和中间产物(酮酸),来满足种子根、不*叶及*叶幼叶的生长需要。如果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物质少,细胞结构物质的原料供应少,而能量也仅为有氧呼吸的l/28左右。分解产物中的酒精还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因此,长时间的无氧呼吸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