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概述

时间:2016-3-24阅读:245
分享: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概述

      人类亲T细胞病毒(HTLV)是致瘤性RNA病毒,属慢病毒亚科,可分为HTLV-Ⅰ型和HTLV-Ⅱ型。近来发现该病毒在人类可引起多种疾病:HTLV-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热带痉挛性截瘫/HTLV相关性脊髓病等;HTLV-Ⅱ与T-多毛细胞/巨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相关。

     一、HTLV的病因:HTLV属反转录病毒,含有RNA和反转录酶,是致瘤性RNA病毒。在电镜下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100nm,其内部核心由结构蛋白组成、核壳与基质 (亦称为P15、P24和P19GAG蛋白)围绕着病毒RNA及多聚酶,外层为病毒包膜糖蛋白(表面和跨膜糖蛋白,分别称为GP46和GP21)镶嵌在双 层脂质膜中。病毒基因组为30S-35S正股单链RNA,长度约为10kb,具有反转录酶活性。基因组按照从5’→3’端次序排列为gag-pol- env三个结构基因和tax、rex两个调节基因,两端为LTR(长末端重复序列:RU5,U3)。HTLV-I和HTL-Ⅱ总序列中有65%核苷酸同源性,但在LTR序列中同源性zui低(30%),而在3’tax/rex调节基因中是zui高(75%~80%)。
         
    二、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不定长者可于感染HTLV后需数年至数十年才出现临床症状。近来发现与HTLV相关性疾病较多。

1.健康带病毒状态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高发区人群中可测出HTLV-Ⅰ抗体从HTLV-Ⅰ抗体阳性的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出HTLV可达95%~98%,因而抗体阳性均为HTLV携带者。每年从这些携带者发展为ATL约1/103。

2.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过去称ATLL)主要由HTLV-Ⅰ所引起。根据临床表现,Shimoyama将其分为4个亚型。

(1)隐袭性ATL(2)慢性ATL(3)淋巴瘤性ATL(4)急性ATL

3.T多毛细胞/巨粒细胞白血病与HTLV-Ⅱ相关。常见有发热、贫血及脾肿大为其特征。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及腹水等外周血及骨髓可找到多毛细胞并有高水平的TNF-α等。

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40-50岁HTLV-Ⅰ感染者,可表现有软脑膜病变症状,如脑膜刺激症状、神智改变等;脊髓病变症状,如下肢无力、趾端麻木或感觉丧失及下肢强直性瘫痪等。

三、HTLV的流行病学现状

1977年,日本东京大学的Tttkatsukl教授等首先报道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征。此后,世界各地包括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均陆续有病例报道。世界范围内的高发区域分布有三(1)日本东南部、九洲、四国等地;(2)如勒比牿海岸地区;(3)非洲西部地区。1980~1981年间,美国学者首先从2例病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出2株I型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此后6年内世界各地报道了100余株分离物,表明该病世界范围隐匿流行趋势已渐趋扩大。

全日本近百万人携带其抗体,约有1%的人带此病毒,带病毒者的年发病率为1/1500。据京都大学统计,日本每年确诊30'0~500新病例。加勒比海地区抗体阳性率为4~12,东西欧非地方病区只检出l%左右,美、英、法、以色列等l6国时有病例报道。我国自1982年开始HTLV-1抗体调查,在福建沿海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发现小流行区域。北方城市地区也发现散在病例,国内病例有增多趋势,但确切的发病情况,仍需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时至今日,全国发现ATL20余例。本病多见于20岁上的成年人,尤其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发病之比为2:1。近年来,HTLV-1病毒携带者的比率确有随增龄增高的趋势。

四、传播方式

HTLV-Ⅰ可经输血、注射或性接触等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途径垂直传播。HTLV-Ⅰ导致的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加勒比海地区、南美东北部、日本西南部以及非洲的某些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也在部分沿海地区发现少数病例。HTLV-Ⅰ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受染者发展为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几率为1/20,CD4+T细胞的恶性增生可呈急性或慢性,出现淋巴细胞数异常升高、淋巴结病、肝脾肿大的临床表现,也可见斑点、丘疹样小结和剥脱性皮炎等皮肤损伤。

强直性下肢轻瘫是HTLV-Ⅰ感染相关的第二类综合征,系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紊乱,表现为两侧下肢无力、麻木、背痛,也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在某些人群,HTLV-Ⅱ的感染率较高,如注射药物使用者等。

五、诊断方法

 成年人如同时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高钙血症和(或)黏膜损害,尤其是对来自HTLV高危人群或地方性流行区的患者,应考虑ATL的诊断。诊断依据为血清HTLV-I抗体阳性、血或活检组织白细胞中发现HTLV-I前病毒(provirus)。其他检验方法还有: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学检查、HTLV病毒颗粒及其抗原检测、脑脊液检查、HTLV的PCR法检测。

六、治疗方法

    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及抗病物,ATL预后极差,甚少自行缓解慢性型多在诊断明确后几年内死亡。在急性期ATL患者可接受化学治疗,如CHOP[**(*)长春新碱和*],但常规治疗收效有限。据Taguchi等报告在非格司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下由*、长春地辛、非格司亭(雷诺司汀)和*联合的CHOP治疗可有35.8%获得完成缓解。提高*剂量、自体或异体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治疗ATL的作用尚缺乏资 料。核苷类似物——脱氧肋间型霉素对有些病例有效。干扰素对HTLV-I在体外有抑制作用但在体内仅10%病例有应答如加用抗病-*可增加至 26%病例应答。有报告应用单克隆抗体(90Y结合的Tac抗体)正对ATL细胞基本表达IL-2受体α链靶位16例中有2例*缓解,有7例部分缓解,包括血清钙水平正常化及肝功能改善等。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