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超声技术增加药物载药量和包封率

时间:2013-1-30阅读:347
分享:

发布的2013年1月学术期刊《控释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了*深圳*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超声研究组的成果:载*的纳米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作为超声促发的药物载体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在线发表于2013年1月7日)

超声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诊断工具,其机械波及辐射力特性也赋予其在声操控、给药及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潜力。近年来,载药超声微泡的出现,使得微泡在作为超声造影剂用于疾病诊断的同时,也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一方面,载药超声微泡在受到低频超声辐照时,微泡会发生爆破从而释放其中携载的药物;另一方面,超声微泡在较低声压作用下产生的空化或声孔效应,可使临近细胞产生瞬间可修复的细胞膜空隙,从而大大增加药物的细胞摄取和生物利用度。迄今,超声靶向微泡爆破介导药物或基因的靶向传递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方法,是目前药物传递系统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现行应用的单层微泡脂质壳层的载药能力有限,往往难于达到疾病治疗的有效剂量。

针对这一问题,严飞等将*药物包裹于具有高载药量的脂质体中,进而偶联到超声微泡的表面,获得了具有高载药量和具有超声爆破释放性能的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经过1年多的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对这一新型的声敏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发现这种新型的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能够大大增加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特性进行了测定、在优化的超声参数条件下可以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在体外细胞以及体内动物实验证实了该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联合超声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在体内的抗肿瘤疗效并揭示了其抗肿瘤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超声敏锐成像诊断/给药/治疗一体化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