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温州长亿防爆电器有限公司>>公司动态>>氯气爆炸及防爆措施
摘要:针对氯气发生泄漏爆炸的危害,较详细地分析了氯气在生产、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引发蒸气爆炸及化学性爆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爆措施。
关键词:氯气;爆炸原因;防爆措施
1.1氯气的理化性质
1.3氯气泄漏爆炸的危害
2、氯气爆炸
2.1.1过量充装
表10℃满液液氯钢瓶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力值
液氯温度/℃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瓶压/Mpa | 0.27 | 7.1 | 13.1 | 18.4 | 24.0 | 27.5 | 32.5 | 35.6 | 37.3 |
氯气微溶于水,在温度9.6℃时溶解度为1%,部分氯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故湿氯具有强氧化性。当氯中含水量小于0.015%时,碳钢的腐蚀速率小于0.04mm/a,亦即干燥氯对碳钢基本上不腐蚀。当氯中含水量大于0.015%时,不仅会腐蚀碳钢,而且还会腐蚀不锈钢,氯会破坏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而产生孔蚀或应力腐蚀破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气含水量增大,对碳钢、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也随着增大。
2.2化学性爆炸
氯气中含有NCl3、H2,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可引起爆炸;氯气与有机物、氨及金属粉末反应易引起爆炸。氯气化学性爆炸的主要原因:
2.2.1NCl3爆炸
NCl3常温下为黄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为1.653,-27℃以下固化,沸点71℃,自燃爆炸温度为95℃。
盐水中含有氨(NH)、铵离子(NH4)、可水解出氨基(-NH)的化合物(无机胺化合物如一氯胺NHCl、二氯胺NHCl等;有机胺化合物如尿素、苯胺、氨基乙酸等)。在电槽阳极析出的氯部分地溶解在阳极液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使NH3、NH4+、NH2Cl及NHCl2等在阳极板区生成NCl3,并随同氯气一起析出。其反应式如下:
NH4Cl+3Cl2→4HCl+NCl5→NH2Cl+HOCl→NHCl2+H2O
NCl5是一种不稳定且危险的爆炸性物质,当体积含量超过5%时,易发生分解爆炸,通常以爆轰方式进行,生成氯气、氮气和大量热量。绝热状态下,爆炸时温度可达2128℃,压力高达531.6MPa;空气中爆炸温度可达1698℃。爆炸的危害取决于NCl2积聚的浓度和数量。爆炸方程式为:
2NCl3→N2+3Cl2+459.9kJ
2.2.1.4NCl3富集
b)进料(装瓶)→蒸发→排气循环方式。气化器、氯瓶等随着使用、充装次数增多,其底部余氯NCl3浓度不断升高;
d)泄漏。氯槽、冷凝器、气化器泄漏,液氯蒸发,余氯不断减少,NCl3浓度不断升高;
e)残留。贮槽、容器未*清洗干净,残存NCl3蒸发,达到爆炸浓度。
2.2.2氢气爆炸
a)进槽盐水中含有铁、钙、镁离子等杂质时,特别是铁杂质,致使阳极室产生第二阴极而放出氢气;
b)离子膜损坏,使氯气与氢气混合;
(2)着火源:光照、静电火花、电器火花、磨擦、碰撞等。
2.2.3有机物爆炸
氯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有机物发生快速反应,生成气体产物并放出大量热量,使容器发生爆炸。以下有机物倒流或误装入氯容器会引起爆炸:
(1)可燃烃类。如乙炔、乙烯、丙烯、正丁烯、正戊烯等。
(4)其它。如*、油脂等。
2.2.4受热爆炸
盛装液氯的容器一般是碳钢。在温度达到230℃以上时,氯可与钢产生激烈的燃烧反应,反应生成物氯化铁(溶点282℃,沸点315℃)气化,使容器发生爆炸。
3、防止氯气爆炸措施
3.1防止蒸气爆炸
3.1.1严禁超装
3.1.2防腐
(1)湿氯防腐。钛具有优良的耐湿氯性能,因此在氯的冷却处理工艺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为了保持钛在氯气中的钝性,实践证明,氯气中至少需要1.5%的含水量。输送、冷却湿氯的管道、冷却器、仪表、阀门等应选用钛管材,它能有效防止湿氯的腐蚀。
(2)液氯防腐。控制液氯产品含水≤0.040%,液氯含水量越少,对碳钢、不锈钢腐蚀就越小。
(3)制定防腐制度。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对易腐蚀的部位,建立定期检测、检查、检修制度,并建立防腐档案。
3.1.3防碰撞
3.2.1防止NCl3爆炸
3.2.1.1控制NCl3生成
c)粗盐水除铵(胺)。化盐后的粗盐水加入来自阳极液循环槽、经脱氯塔脱氯的淡盐水(游离氯含量为5-10mg/L),再加入适量的次氯酸钠或氯气,检测粗盐水游离氯应达到1~2mg/L、PH<4.2,使粗盐水中的铵(胺)生成NCl3。其后经过加压溶气罐,将生成的NCl3浮滤排除。
b)NCl3排放制度。氯槽、冷凝器、分离器及气化器定期带液氯排污,清除部分液相NCl3。同时取排污液氯检测NC3含量,严格控制在60g/L以下。若NCl3超过60g/L,应增加排污量和排污次数,并加强检测,同时应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静电接地,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及工具,只许用不超过45℃的水加热气化器,禁止使用强超声波设备,严格执行用火管理制度等。
A)盐水精制。分别加入足量的Na2CO3和NaOH溶液,通过戈尔膜或碳素管过滤除去沉淀,然后用盐酸调节pH值,除去过量的CO32-,仍含有少量Ca2+、Mg2+的盐水,zui后通过树脂塔除去。防止Fe32+、Ca2+、Mg2+等杂质产生第二阴极;
(2)消除着火源。静电接地,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及工具,严格执行用火管理制度等。
3.2.3防止有机物爆炸
液氯容器周围禁止存放易燃物,防止火灾引起受热爆炸。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