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研试剂-乡镇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一、乡镇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企业计量基础工作与改革新形势的状态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由于计量手段和体系不完备、不健全,导致各个经营环节的相对独立核算难以准确进行。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企业忽视计量工作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和保证作用,存在着计量法制观念淡薄,计量管理松弛,计量资源投入不足,手段落后等状况。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已经从重视计量检测工作中尝到了增效的甜头。有些企业运用计量数据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改善经营管理,取得了不增加投入或投入很少而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由此可见,计量检测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被调研的企业中,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的有关内容,建立了计量管理部门(如计量科、计量室,计量管理专职人员和兼值人员),制定了较完善的企业内部计量管理制度。部分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已达到水平,随着企业内部联网及计量测试软件的应用,使企业实现了对计量器具进行更系统的动态管理,为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打下了基础。以福清市乡镇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为例,存在“三好三差”现象:型企业计量管理好,低附加值型企业相对差;已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的企业计量管理好,未通过认证的企业相对差;精加工型企业计量管理好,粗加工型企业相对差。近年来,乡镇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
.企业计量法制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乡镇企业对法制计量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内部计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计量检测设备失控,对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计量检定工作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且每年都要消耗一定的费用,并错误地认为“有无计量无所谓,只要产品销得出去就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的计量管理人员,平均0.58人/家。58%的企业没有配备专职计量管理人员,也未建立起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更没有设置专门的计量管理部门。目前,很多乡镇企业计量管理人员普遍业务素质较低,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专职计量管理人员,有的虽有兼值人员,但兼而不履其职。有的企业原有人员因种种原因,或跳槽或改行。有些企业认为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就可“万事大吉”,在不同程度上松懈了计量管理工作。有些企业自获证书之后,再也没有将到期应送检或校准的在用计量器具送技术机构检定或校准。
2.企业对计量检定工作理解存在的误区
一是部分企业认为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具有出厂合格证就无需再检定,可直接投入使用;二是有的企业认为计量器具经过检定或校准后就可“一劳永逸”;三是普遍存在未按规定建立zui高计量标准。部分乡镇企业由于效益滑坡,对计量检定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逐渐减少,导致计量检定工作落不到实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可避免地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福清市有一家化工农要的乡镇企业,其主导产品“灭滴灵”农要,在本地区销量曾一度看好,**。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200年六七月份因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使销售一度受阻。后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分析和实验下,发现是由于产品配方中某种原料投放比例计量不准确造成的。由此可见,计量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3.政府计量工作主管部门监管、协调不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政府计量管理工作一直是薄弱环节,以往,由于上下级工作关系协调、沟通不够,增加了基层开展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哪些企业获得了哪部分计量标准器具的合格证书,没有工作备案,这样对于基层开展计量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难以分类指导,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使得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失去监控和有效管理。
福清市各类企业遍布在20个乡镇,相距市区较远,给企业送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简化企业送检手续的服务,如上门“收件”、下厂检定(校准)项目开展不足,也影响了企业送检的积极性。技术机构自身技术力量欠缺,企业不得不到福州送检,有的计量器具甚至要到外省的技术机构才可以检定/校准,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二、加强乡镇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乡镇企业相对来讲规模小、人员少,在如何保证其产品质量方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企业加强检验机构,充实检验人员;有的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组织QC小组活动;也有的企业增加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手段。以上种种做法,都对产品质量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要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以笔者所见:必须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计量监督管理。
.建立和完善计量确认体系
首先要将企业经营全过程中所有测量用的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过程控制系统以及检验、试验用的设备全部纳入计量确认体系,克服计量设备、检验设备、理化仪器分散管理的弊端,实行统一管理,确定合理的检定、测试、校准周期和方式,以保证其质量性能。其次要努力实现所有测量设备的全过程受控,完善计量确认的文件化体系,严格执行确认体系的各种文件,并定期审核和评审,使企业所有的测量设备实现从设计、造型、、采购到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过程的技控工作质量保证。
2.建立健全计量数据动态管理模式
企业计量部门的计量数据管理工作必须有所侧重,本文提出抓“两头”带“中间”这一计量数据动态管理模式。所谓抓“两头”就是一头抓住进厂的计量检测数据,一头抓住企业内部能耗、物耗及产品质量的检测数据。这一类数据直接反映了产、供、销物耗、能耗以及工厂的成本、利润和经济责任制考核的情况,这类数据可直接为管理者制定企业发展计划,提出经营战略和奋斗目标提供依据,为企业挖潜增效、降低成本提供基础保证。对这“两头”的检测数据必须进行计量数据认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所谓带“中间”,就是对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安全环保检测数据等进行计量数据监督、抽查、检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有效、准确,从中评价数据的准确可靠程度。
3.加强企业计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加强乡镇企业计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必须从提高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入手,从提高企业计量管理人员素质抓起,上下一致,积极努力,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必须加强企业内部计量培训,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使每一个计量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计量器具,提高计量检测质量,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使每个职工在安全、经营进程当中,本着对企业负责的精神把好计量关,变被动为主动,增强自觉性和责任心,由过去的“要我计量”转变为“我要计量”,时时刻刻为企业的利益着想。在对企业计量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为使这支队伍健康成长,各县(市)要建立计量管理队伍网络,也为县(市)企业计量网络化管理打下基础。通过这一网络,使企业计量管理人员有经验可相互借鉴,有问题可及时得到咨询。通过平时不断的工作交流和年终总结表彰活动,强化和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并逐步使人员培训制度化和化。
4.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计量工作,提高服务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计量工作管理手段
首先,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计量法》的宣贯,不断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计量意识,使企业真正理解计量与质量、质量与效益的内在关系,自觉做好计量工作。其次,要宣传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关知识,在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同时,让企业明白计量工作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zui后,要建立通报制度,及时推广计量管理先进企业的经验,对计量不合格企业则坚决曝光。计量工作管理部门应把建立企业zui高计量标准作为打开计量工作局面的切入点,积极引导企业建立zui高计量标准,保证企业“内检”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继续在企业中推行计量保证能力评定,推动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计量管理水平,增强计量保证能力,稳定产品质量水平。还要充分利用技术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详尽的指导及咨询服务。
(2)加强法律意识,推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法制管理不健全,企业的法制意识较淡薄的情况下,对个别无视法律法规,计量管理混乱甚至至今仍无人管理的“自流企业”应实施依法监督,帮助和引导企业走上自觉、自主进行计量管理的道路。以产品质量监督促使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同时,积极做好*计量器具的引进工作,以先进计量器具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zui终形成:计量→质量→效益→计量的良性循环。
(3)完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自身建设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必须尽快建立、完善多元化检定(校准)项目,满足各种类型企业的需求;增加服务网点,方便企业送检;开展上门幅务及“包干”服务,对企业送检的强检计量器具,如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自身尚不能检定的项目,由该机构承包到底,负责交由其他有技术能力的机构检定,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人、财、物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技术力量,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