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音孚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文章>>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模式是啥样?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之路如何走
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国节能炉具博览会上,来自国内各地的多位专家、行业人士及企业代表等四百余人共同参加了“2013节能炉具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研讨会”,开放式的对话形式形成了台上台下互动的热烈场面,业内外精英纷纷畅所欲言,共商行业发展之策。*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国家*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分别就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节能炉具的市场化、燃料结构与雾霾天气等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的政策解读、前瞻性的趋势判断、建设性的建言及成功案例经验,使得该专题活动成为集聚各方智慧、把脉产业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发展新能源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以及节能环保、优化能源结构的现实需求,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生产加工设备制造行业风生水起,遍地开花。但由于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系统工程,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原料收集、加工销售、设备制造等许多环节仍不够完善,导致了产业“开花容易结果难”的尴尬局面。
生物质成型燃料虽然被各方看好,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农耕区的村庄分散,甚至有很多都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其交通运输、集约效益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加之后期的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又遭遇一系列技术和市场考验,使得其整体成本和性价比与煤等能源相比,不具有优势,难以刺激市场主动大面积应用。
秦世平把目前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概括为:原料分散、价格混乱、技术门槛低、企业鱼龙混杂、标准缺失、市场准入条件随意。
曹秀容表示,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系统工程,就设备制造来说,就涉及到农林剩余物收割机械的研究和制造、成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生物质燃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等。目前,原料收割机械不配套,原料收集难度大、成本高;而现在多数行为主体是小型企业,不具备规模,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实力弱,“靠天吃饭”。同时,市场比较混乱,有标准不执行,或根本就没有标准,质量层次不齐,诚信度差,财政补贴难发挥实效……多方面因素导致生物质成型燃料要想真正达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阶段,预计还有3-5年时间。
面对行业存在的现实窘境,一些企业不再“等、靠、要”,而是积极地行动起来,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延伸内部链条等方式,大胆试水,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驶上了各自构想与期待中的产业化之路。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