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孚实业有限公司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之路如何走?

时间:2013-5-17阅读:676
分享: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之路如何走 财政补贴何去何从?
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国节能炉具博览会上,来自国内各地的多位专家、行业人士及企业代表等四百余人共同参加了“2013节能炉具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研讨会”,开放式的对话形式形成了台上台下互动的热烈场面,业内外精英纷纷畅所欲言,共商行业发展之策。*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国家*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分别就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节能炉具的市场化、燃料结构与雾霾天气等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的政策解读、前瞻性的趋势判断、建设性的建言及成功案例经验,使得该专题活动成为集聚各方智慧、把脉产业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发展新能源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以及节能环保、优化能源结构的现实需求,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生产加工设备制造行业风生水起,遍地开花。但由于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系统工程,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原料收集、加工销售、设备制造等许多环节仍不够完善,导致了产业“开花容易结果难”的尴尬局面。

国家*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世平教授在会上强调,国家应在政策制定上优先考虑发展生物质能。但如果一个产业仅仅依靠国家补贴生存也是不正常的,也是不长久的。只有做到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才是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今后的出路。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鼓励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政策,一些地区也已把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列入了农机补贴目录。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在具体执行时存在实际困难,比如要求万吨产量,而万吨是个极限、理想值,仅收集、贮存原料环节就会受限于季节性、运输和场地等很难实现,大多数成型燃料厂很难达到这个产值,这就容易出现弄虚作假行为。据悉,相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坊间也有传言或将取消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财政补贴。各企业对此反响较大,普遍认为如果真的取消补贴,对于这个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新兴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前景难料。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正元表示,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上*的现在及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在我国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生物质成型技术作为一种既能解决环境保护又能部分替代化石燃料的新兴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12年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秸秆成型燃料产量约550万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民用采暖炉、商用锅炉、生物质电厂等领域,已具备了向市场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但由于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特殊性,成型燃料等新能源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长期扶持、稳定地投入。如果下一步取消对成型燃料行业的补贴,那么对于刚刚起步、还没有充分市场化的成型燃料行业而言,将是一个打击。

那么,财政补贴面对设备生产企业、加工企业、终端用户三个角色,分别该如何补?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执行与监管办法,真正使财政补贴的杠杆效应zui大化,从而推动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

针对行业的疑虑,秦世平称,成型燃料行业才刚刚起步,从2008到现在,发展很快,财政的补贴功不可没。否则,肯定发展不了这么快。如果取消,对行业确实打击很大,可能以前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也会前功尽弃。“我认为这项政策一定要延续一段时间,才能对企业、对产业起到更好地助推作用。补贴取消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也许会暂停,等到更科学、更好的补贴新规则出台再接续。所以,这项补贴政策能不能执行下去,今年很关键。因而,企业申报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不要因为少数企业的不良行为,影响到整个补贴政策的实施。”秦世平强调。

*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能源处处长李景明认为,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发布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已明确“国家给予适当支持”,*、*等相关部门出台了支持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的财政专项补贴办法,*也制定了专项财政资金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发展的办法。但是,由于目前各项政策相对孤立,没有系统化,相互衔接不上,加之后期地方政府部门执行与监管不到位,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秦世平表示,生物质成型燃料既解决了秸秆出路,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能源供给,保护了环境,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绿色生态产业。因而,政策扶持在近期内应加强。虽然从长期看还要交给市场,但即使到了它能*自立的时候,政策扶持也不能说取消就取消,应该有个时间表,有个过渡期。好让企业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周全科学的长远规划。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