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摇菌时间 - 过夜培养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而且适合大部分情况。如果出现了问题,调整培养时间会有帮助:Nick 多,则增加培养时间;酶切出现问题,则减少培养时间。
2:起始菌体量 - 大家习惯说“从多少 ml 菌液中抽提质粒”,但一定要养成每次都观察菌体量的习惯,因为质粒毕竟是在菌体中,而且,抽提质粒所用的试剂量,都只与菌体量有关。
3:菌体的*悬浮 - 如果没有*悬浮菌体,则残留的菌体团块在溶液 II 加入后,变成一个外围几乎*裂解,往里不*裂解,中间没有裂解的团块。这个团块在溶液 III 加入后,会有一部分蛋白质继续存在于溶液中,成为蛋白质残留的zui大根源。
4:使用相对过量的试剂 - 这是适合所有核酸抽提的建议。试剂相对过量的好处是:稳定性好,纯度高,操作更简单。如果认为这样不经济,就少用一点菌体。
5:裂解时间 - 加入溶液 II 后,混匀,体系能立即变得清澈。体系如果变得清澈了,马上加入溶液 III 中和。如果体系不马上变清澈,下次少用一点菌液,或者多用一点溶液。如今的质粒设计得越来越复杂了,奇怪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而所有的奇怪现象,多与裂解时间有关。
6:中和的操作 - 在 1.5ml 离心管中加入溶液 III 后,先颠倒两次,使管底朝上,用指头弹击管底数次,再颠倒混匀。效果非常好。
7:中和后的离心去蛋白 - 一定要将蛋白质*离心下去。如果发现离心后仍然有蛋白质漂浮在液面,继续离心的效果并不好;而将上清倒入另外一个离心管中,再离心,效果要好许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